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深入了解巢湖民歌发展史,进一步继承、弘扬巢湖民歌。6月30日,巢湖学院暑期“三下乡”“访寻巢湖民歌”社会实践团队对巢湖民歌从发源、发展、创新、传承等方面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宣讲团出发前于学校合影)
学无常师——文化馆内寻真知
以“踏寻非遗足迹”为前提,以“传承巢湖民歌”为宗旨。为正确探求巢湖民歌发展史,宣讲团第一站抵达巢湖市文化馆,市文化馆非遗办工作人员翟迎春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
(宣讲团成员采访翟迎春老师)
身为巢湖市文化馆非遗办工作人员,翟迎春针对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从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角度,向大家介绍到,“巢湖民歌”在从民俗生活中转向向更大的舞台时,需要更合适的表现形式,特别是符合都市年轻人欣赏习惯的表现形式。这不仅是“巢湖民歌”,更是很多其他非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大阻碍。
她认为,“巢湖民歌,是流传在环巢湖一带的地方性民歌。其旋律优美、辽阔、华丽、悦耳动听,有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体裁特征,是中华民间音乐文化的优秀范例。”
研精覃思——博物馆中求真理
巢湖历史悠久,孕育出了独具风情神韵的巢湖民歌。巢湖民歌既有荆楚激越之风,也有吴越妩媚之韵,由简而繁,由一而多,望风采柳,一直传唱至今。为更好的探究巢湖民歌的发展历程,7月2日中午,宣讲团一行赴巢湖市博物馆。
(宣讲团于巢湖市博物馆内合影)
巢湖市博物馆内,记录出巢湖民歌的起源可追溯尧舜禹时期,伴随人类生产、生活而生发,是劳动中升华的音乐。宣讲团通过研究记录博物馆内对“巢湖民歌”历史的阶段性发展了解传统民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深刻认识其文化价值。
(宣讲团成员认真研究记录“巢湖民歌”历史发展)
追根溯源——发源地上探真源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战略部署。烔炀镇南湖方村是“巢湖民歌”发源地,为更好地溯源地域特征与“巢湖民歌”的关联性,7月4日早晨,宣讲团一行赴烔炀镇南湖方村。
(南湖方村村民为宣讲团同学演唱民歌《巢湖好》)
“巢湖啊好哎依耶好呀好风光,好呀好风光,晴空耶万里来鸟飞翔,啊依耶嗨鸟飞翔……”李焕之纪念馆门前,一首声情并茂的《巢湖好》,将巢湖的美好化作音符飘向天边,纪念馆馆长也在门前对宣讲团团员们介绍了这首经典巢湖民歌的创作过程。
(馆长向宣讲团介绍李焕之)
长期以来,南湖方村与村民们一起受“巢湖民歌”文化的熏陶,这里的人们沿袭着传唱民歌的生活习惯。而在对村民们的采访中,宣讲团也在村子的每个角落发现了“巢湖民歌”的影子。
(宣讲团成员研究村中发现的巢湖民歌歌词)
融会贯通——调研室内得真性
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短短一周的实践活动结束了,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宣讲团通过实地调研、大数据问卷调查以及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主题专访等方式,了解“巢湖民歌”当前的传承现状,以及人们对巢湖民歌关注程度。
(宣讲团成员在办公室内交流想法)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结束的是短短一周的实践活动,但延续着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而宣讲团成员们感受到的,是蕴含于“巢湖民歌”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今后,成员们将助力非遗传承,以新思路、新方式、新表达来呈现和传递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