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寻凤阳遗韵,传中华文化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作者:钱金阳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呈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越,日月轮回,时代不息……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衔意织路 搭桥筑梦” 实践团队于2023年8月28日来到了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古楼,以及凤阳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增加对中传统文化的了解。

明中都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鼓楼广场,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该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当时朱元璋计划迁都故乡凤阳,修建了这鼓楼来给全城报时。鼓楼台门额上“万世根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数百米之外也能历历在目。鼓楼内现在是朱元璋纪念馆,一楼介绍这位出生于凤阳的明朝开国皇帝的一生事迹,二楼介绍朱元璋在凤阳做过的事和明朝洪武时期修建明朝中都之事的始末。

汉字不仅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世界上独特的语言文字。它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美的体现。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可以表现出中国人的智慧。此次参观的博物馆书法展厅陈列着当代书法大家,以及一些民间的书法家的作品,他们的文字有的似龙飞凤舞,有点似颜筋柳骨,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无一不为之震撼。

凤阳花鼓,是从凤阳锣鼓中脱颖出来的,先有花鼓灯、花鼓小锣,后有花鼓戏。花鼓小锣流行于小溪河、燃灯等一带,一般认为起源于明代。洪武初年朱元璋从江浙移民充实中都凤阳,后罢建中都,这些移民因自然灾害贫困交加,一说每年秋收过后,他们身背花鼓,手拿小锣,结对外出演唱为生;一说他们返乡祭祖上坟,以花鼓小锣作为讨饭工具,后来习惯成俗。上世纪30年代后,为了增强舞台表演的美感,有时减去小锣,只用手持两根鼓条敲击。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小锣被淘汰,只剩下小花鼓,文艺工作者将一手举鼓,一手持双条击鼓的表演称为“双条鼓”。

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他称帝后修建的明皇陵、龙兴寺和明中都遗址犹在,这对王剑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作为先遣队员,比大家早个把月来到凤阳,先行探访过这些古迹遗址。大队人马到达后,他在节假日曾领着编辑室的几位同事前往观览凭吊。当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颓败残破的景象。龙兴寺、明皇陵,早已破败不堪;曾被朱元璋定为都城并已基本建成的明中都,此时只剩下一座雄伟壮观的鼓楼台基和几段残缺的皇城墙,几段城墙正遭到扒拆,以每块城砖一角五分的价格出售到外地。王剑英利用劳动之余的时机,寻访考察明中都遗址。他发现中都紫禁城大部分宫殿的遗址仍历历在目,其原先的布局仍清晰可辨。于是,便在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协助下进行探查,并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建筑构件进行研究。每逢返京探亲,又一头扎进图书馆,查找《明实录》及众多正史、野史,拜访故宫、中国社科院和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问难解疑。经过三个寒暑的实地考察,并与文献资料相印证,终于撩开明中都历史的面纱,弄清楚它的历史沿革、设计规划、建筑雕刻艺术及建筑物的变迁状况,写出《明中都遗址考察报告》,又撰写《明中都城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3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讲团于兰陵一中开展了“沂蒙精神进校园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和5班团支部分别于新泰市、蒙阴县等地区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 徐晗 任娅楠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寻非遗泥塑火种 燃文化传承之光”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让非遗泥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月23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追遗·寻艺”滨州小分队于滨州市河南张村开展了“寻非遗泥塑火种燃文化传承之光”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近距…… 张佳慧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弘扬沂蒙精神 凝聚社区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增强社区居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红韵志愿宣讲团于德州市市中街道开展了“弘扬沂蒙精神凝聚社区力量”宣讲活动。活动开始,……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传承焦裕禄精神 聚力绿色发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绿色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2月23日,聊城大学与环境学院2024级7班团支部在焦裕禄纪念馆开展了“传承焦裕禄精神聚力绿色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同学…… 杜彦硕 解梓瑄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悟沂蒙精神 铸时代担当”宣讲活动

为了让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深刻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红韵志愿宣讲团于淄博第六中学开展了“悟延安精神铸时代担当”宣……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传承泰山皮影艺术 点亮非遗文化之光”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全国各地的传统民俗文化,2月23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追遗·寻艺”泰安小分队于山东省泰安市举办了“传承泰…… 王梦琪 冯若曦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云支教 共赴成长之约”专项实践活动

为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让知识跨越地域的限制,走进更多学生的生活,同时也为了给志愿者们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奉献社会的平台,切实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劳动观念…… 袁冰清 解梓瑄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寻非遗泥塑火种 燃文化传承之光”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让非遗泥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月23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追遗·寻艺”滨州小分队于滨州市河南张村开…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弘扬沂蒙精神 凝聚社区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增强社区居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红韵志愿宣讲团于德州市市中街…

最新发布

人间永留真情 守护留守儿童心灵
中国青年网山西运城8月8日电(通讯员乔锐)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暑期返家乡之关爱留守儿童实践队于8月8日前往山西运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主题活动。由于现在留守儿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
弘扬传统文化魅力,筑牢民族自信之基 ——河北大学七彩暑期课堂活动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启发青少年发现传统文明的魅力,筑牢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8月9日,莲池区团委、河北大学团委组织的七彩暑期课堂活动走进西高社区,为孩子们讲述了一堂生动形象的中国传承主题文化…
安工大学子:昔日星火燎原地,今日旧貌变新颜
今年暑期,安徽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井冈山管理局关于引导动员青年学生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启育调研团对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仪阳中心小学老师进行访谈
8月13日,启育调研团团队成员李丹宸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仪阳中心小学王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双减政策下学校发生的变化,以及在课堂、课后作业、课后服务、家校共育这几个方面有什么样的调整。在访谈中,王老师…
关爱留守儿童 共建温馨社会 人间永留真情
中国青年网山西运城8月8日电(通讯员乔锐)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暑期返家乡之关爱留守儿童实践队于8月8日前往山西运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主题活动。由于现在留守儿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假实践团至榆林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假实践团至榆林定边县开展调研活动7月2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假实践团至榆林市定…
博爱青春,关爱儿童
中国大学生网报8月14日京山电(通讯员刘宁一)2023年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希望之星志愿服务队赴京山地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志愿者们为当地村民和小学生开展了“科学小实验…
传承美德,高温慰问博乐老人
大学生网报博乐8月3日电(通讯员廖伊蕊)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社会大爱,体现社会关怀。7月14日,“援梦胡杨”开启连续多日的高温慰问活动,队员们应要求购置生活用品到社区老人家…
启育调研团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老师进行访谈
8月12日下午四点,启育调研团成员李欣芮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的孙老师进行了线下访谈。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包括初中部与小学部两个学部,此次采访的孙老师为小学部教师。访谈…
三下乡|滁院学子开展“少年文化梦,实践助成长”社会实践活动
6月16日至21日,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赴滁州市宝山学校“少年文化梦,实践助成长”实践小分队前往滁州市宝山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围绕弘扬文化青年探索行动主题,通过开展文化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