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梦为马支教调研队成员到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参观调研,走访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沂蒙支前馆等,了解红色革命事迹,学习沂蒙精神。
沂蒙老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和感召下,沂蒙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矢志不移,无私奉献,铸就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苍山沭水,红旗漫卷。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下,与日、伪、顽、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了临沭抗日根据地;1941年3月,山东党政军机关进驻临沭,此后一段时间,临沭成为山东党政军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
“长夜难明赤县天”。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旧中国,临沭和其他地区一样,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加之匪患兵祸,暗无天日,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此间,涌现一批英雄烈士,他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每年大年初一,朱村人民的第一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祭奠为保卫朱村牺牲的二十四名烈士刘希权,陈茂,焦锡模等。
沂蒙支前纪念馆旨在展示沂蒙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支前、全程支前、全面支前的光辉历程,讴歌沂蒙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丰功伟绩,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陈毅元帅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沂蒙支前队伍从物资供应、交通运输、伤员护理、修路架桥等方面全面支援解放战争,充分彰显了沂蒙人民心系解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老支前”王克昌,临沭县朱村人,1948年加入淮海战役支前队伍,和支前民工一起抬担架、救伤员, “扛起担架上前线,推起小车下江南。”解放军打到哪里,沂蒙人民就支援到哪里。他们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到处留下了民工支前的身影。
习近平说过: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古老朱村穿越千年风雨,始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坚持以文化人,固本立德,正风纯俗,善睦乡里,屡遭劫难而不倒,数经困厄而卓立,虽经战乱,尤重斯文,水韵乡情,历久弥新。
斗争者图存,思变者通达。朱村身经近代百年巨变,紧跟党的领导。于民族危亡关头,持正竭力,艰难抵御外侮;于全国解放之际,赴汤蹈火,慷慨参战支前;于改革开放之初,永立潮头,顺势大力发展。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而今,红色朱村正立足古老土地,步入崭新时代,发扬优秀传统,践行沂蒙精神;敞开胸怀,迎八面来风,甩开臂膀,奔向美好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5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