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理学子三下乡感悟,乡约一夏,遇践青春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尚永辉 秦淑雅 宋梓源)这个夏天,我们满怀热情与期待,齐聚一堂。我们从百年党史中践行初心使命,以红色美丽村庄为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探寻基层红色文化,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7月4日至7月10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萤火探兴,青春筑梦”实践团赴袁桥村、杨林村、安沟村、孙桥村等红色村庄,展开了一场以青春为底调的实践调研活动。
参观红色旧址,深入学习党史
实践期间,我们参观红色旧址,了解革命历史。在大金店镇和徐庄镇,我们跟随着各村委会委员的脚步,参观调研了“中共登封红一大”旧址、杨林抗大、中共河南区党委八路军河南军区驻地旧址、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大家满怀敬意的认真阅读史料。在这些旧址中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实物、每一场战役,都真实记录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史画面,从中我们回顾了党的历史,感受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领略了革命先辈们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大家受益良多。在党史的学习中,实践团成员淬炼党性修养,厚植英雄情怀,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的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用红色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踏上新的时代征途。
图为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参观杨林抗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晓茹 供图
历史川流不息,传承党员精神
致敬峥嵘岁月,探寻红色故事。实践团成员采访杨林村革命老干部——王更五。从对王更五同志的采访中,实践团成员靳邓淼了解到,国民党掌权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人民生活疾苦,经常出现粮食被抢的现象。侵华日军野蛮侵略,屠杀、残害妇孺,践踏中国的土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数不尽的灾难。通过王更五同志的讲述,实践团成员仿佛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当时的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革命前辈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实践团成员。在此次采访过程中,重温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革命瞬间,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历程。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我们得以见证这百年盛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来鞭策自己,把老党员的故事发扬光大,学习党员信念,汲取党员力量,传承党员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杨林村40年老干部王更五。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贺军涛 供图
应急知识进乡村,推进应急救援全民化
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村民紧急情况自救及互救能力,实践团为调研的村庄进行应急知识宣讲,此次活动主要向村民们传授简单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知识教学以及应急知识讲解。实践团成员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和真人演示的方式,向村民们传授了正确的应急救援方法。这些应急知识宣讲效果反响良好,村民纷纷表示,应急知识通过实践团成员的演示变得简单易懂,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通过应急知识宣讲,实践团让更多人学习到正确的急救方法,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和互助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应急避险救护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教授研学学生海姆立克急救知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妮娜 供图
以红筑梦,助推乡村振兴
实践后期,我们通过对袁桥村等古村落的参观,并结合地方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利用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现对红色乡村的实地调研、参观学习、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探索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在文旅融合中打造特色项目,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文化产业支撑。在其中,我们收获了村民的热情与助人为乐的喜悦,亲眼目睹了乡村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乡村地区的显著变化。在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我们了解到当地将鲜明的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特有的慈善文化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重新焕发传统村落的文化优势,发展当地特色婚庆风俗文化和开展当地特色民宿等,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道路。我们期待这些乡村能够在创新实践中提高文旅知名度,同时带动村民参与文旅融合生产实践,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此次的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踏向社会,走向基层,深入了解红色革命文化,切实感受真实的乡村生活。我们新一代青年将继续从党的光荣历史中汲取养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学习党史中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基层广阔天地发挥聪明才智,奋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成为懂得付出、奉献与感恩,能够用青春回报家乡和祖国建设的有用之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