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红色遗迹,追溯红色记忆
—— 重温红旗渠历史带来的感悟
本次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我参观了本市的党史教育馆。在烟波浩渺的历史中,最令我动容,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便是由河南林州人民共同谱写的红旗渠精神。
教育馆里的林州人民辛苦劳作的雕像让我感慨在当时那个机械不发达,条件艰苦的年代挖出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的红旗渠是何等难事。历史上的林县历来干旱缺水,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这次大旱不仅严重阻滞当地的庄稼灌溉,甚至还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的饮水问题。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
(在党史教育馆)
自此,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在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十分欠缺的情况下,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在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叠生的太行山上修成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更是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馆中听讲解)
为了更好的理解红旗渠精神,同时我还在互联网上搜索红旗渠历史,映入眼帘的一张张黑白照片无声地诠释着建渠时的艰辛与危险。可是,在那些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峭壁上凿壁开渠的人的脸上,我分明又看到了人类的无私与大爱,无数人有条不紊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又让我感受到了中华儿女,林州人民的团结一心。
(老百姓修建红旗渠的艰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期盼的吃水问题,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在10年修渠过程中,300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冲锋陷阵,30多万林县人民前赴后继,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正是先辈们的无私奉献以及夜以继日的奋斗,才为我们后辈建造出牢不可破的庇护所,才有了我们衣食无忧的今天。
除了先辈们给予我们的物质生活上的保障,红旗渠精神以及其他红色革命精神也在精神层面感动我们,感染我们,无数革命先辈给我们树立起了优秀榜样,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与伟大之处,让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需要我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为中国更为光明的未来前仆后继。
(位于悬崖峭壁上的红旗渠)
此次的社会暑假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重温红旗渠精神,激励我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不遗余力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攥稿人:王静轩 联系电话:18638799037
时间: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