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7月4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无为市刘渡镇“走进留守儿童—青年有爱,温暖与共”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刘渡镇农林村开展文艺类支教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少年先锋,为党庆生。
初见农林,感受乡土人文之情
7月4日清晨,团队成员背上重重的行囊,带上钢琴、音响、画材等,从巢湖学院出发到达无为市农林村村委会。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热情接待,两个孩子站在村委会门口,伸着脑袋,嬉笑着找寻,但随即又一溜烟地溜走了。会议室里,孩子们整齐地坐在椅子上,他们目光如炬,好奇又不失聪慧,兴奋地与团队成员打招呼。随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马宁东携驻村工作队举行了简单的见面会。据介绍,农林村位于无为市刘渡镇西南,位置相对偏僻,人口比较少,由于劳务输出是本村经济的重要来源,留在村里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目前,产业发展是种植水稻、莲藕以及养殖螃蟹。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巩固脱贫,实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一直积极努力帮扶村里组织,推动产业、生态、人文的发展。对巢湖学院实践团的爱心举动表示感谢,希望实践团这次的社会调查和对小朋友们的活动指导,能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巢湖学院大学生的热情,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今后的成长。
相约而谈,畅聊幼儿发展之需
随后,团队成员通过与村干部访谈,咨询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从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校的设施建设、以及村里的解决策略等方面提出问题,了解村里的留守儿童目前接收文艺类教育状况以及村两委对举行支教这类活动的看法。村支书李羽和驻村工作队队长戴继平谈到,村里的艺体设施相对匮乏,师资力量更是不足,艺体教育因此成为本地区教育中的一块“短板”。对于孩子们来说,本次巢湖学院实践团的到来,无疑是一次很好的了解艺术、体验艺术的机会。接着,为进一步地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团队成员走进村里,走进家家户户访谈村民。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村当地民们对艺术类课程教育的看法,以及自己家孩子的艺术类课程受教育情况。
图为实践团队访谈村干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香君 供图
筑梦童心,唱响山水田野之歌
本次文艺类支教课程安排首节是音乐课。团队成员作为未来幼儿教师,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分别向孩子们介绍简谱的基础知识,弹奏钢琴作伴奏。美妙灵动的音符从指尖流泻而出,柔美恬静,团队成员深情领唱,孩子们一字一句地看着手里的乐谱,他们鼓舌扬唇,轻轻晃荡着身体,歌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孩子们逐渐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神情专注,倾情投入。在钢琴声的伴奏下,孩子们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图为孩子们愉快学习音乐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永鑫 供图
音乐课结束后是美术课。认识冷暖色,并结合身边的事物区分是基础,“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冷暖色吗?”“现在让我们用自己手上的画笔,分别创作一幅冷色系和暖色系的图画。”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课程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分享他们画画时的想法。课程即将结束时,大家彼此赠送自己的绘画作品,团队将提前准备的画笔、画纸等绘画学习用品赠送给孩子们,同学同乐同成长。
在舞蹈课上,孩子们跳起了民族舞。通过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手位动作,孩子们跟着团队成员一旋一转,一起一跃,在舞蹈中挥汗,在音乐中释放。团队成员告诉孩子们,舞蹈可以使你的身体更加轻盈,在形体、习惯和心灵上带来巨大的改变。孩子们跟着团队成员的示范,在举手投足间,享受舞蹈的熏陶。
图为孩子们学习傣族舞手势,实践团成员耐心指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永鑫供图
体育课的内容是足球和篮球,顶着高温酷暑的天气,汗水挨着两鬓,孩子们仍活力满满,对运动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虽然他们年龄较小,个头不高,但身体健康行动矫健,非常灵活。两位成员认真讲述拍球、运球技巧,拉球、脚踩球的动作练习,球在他们的手脚间翻滚、跳跃,他们仔细听团队成员的讲解,认真地练习这些动作。团队成员不停夸赞孩子们准确性、协调性不错,鼓励他们多加练习,让运动成为一种热爱,一种习惯。
结束时,一名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相机害羞的说,“我也想给你们一起拍张照片。”实践团队成员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比了个“耶”的手势,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菡萏盛放,相约红幢翠盖之间
图为团队队员们集体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永鑫供图
短暂又充实的支教活动圆满结束,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印象深刻,几节课程无法将团队所有的所学发挥,期待下次菡萏盛开、膏肥蟹黄之日,还能共赏此琴音。此次暑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有利于培养团员们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成员们真正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还使刘渡镇的孩子们获得艺术的熏陶和体育的锤炼,促进其更为全面地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