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贯彻落实团中央的“三下乡”政策,山东管理学院工商学院“中国红引领生态绿”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采访等形式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探寻红绿融合发展新途径,探索红绿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抗战时期,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常山庄村有祖秀英、陈刚、李新福等英雄拥军支前,村内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并且主推“沂蒙”和“红嫂”两个品牌,着力打造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等景点,树立中国的“山村好莱坞”形象。周边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常山庄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
实践团队来到了常山庄村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常山庄村如何从一个普通小村庄发展成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村支部书记指出,常山庄村一直以来不忘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推动绿色旅游业发展,激发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村支部书记进行交流后,在景区负责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小车队长”李家才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原型讲述了沂蒙精神背后的故事,真真切切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团队成员实地回顾当年抗战革命的壮烈事迹和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领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随后,队员们深入乡村实地考察了常山庄村的绿色生态发展。据考察,常山庄村高标准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硬化道路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新建了污水处理站,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处理物业化,全面改善了环境质量。并且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常山庄村正在积极贯彻落实“节能减排”项目,队员们还与管理人员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实施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提出了综合性建议与方案。
之后,实践团队为更好的探索常山庄村的红绿融合发展模式,队员们深入乡村,向当地部分村民开展了调研并且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常山庄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常山模式带来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产业发展的双业驱动。此外,队员们还采访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一位果农,他常带着车头梨来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摆摊,不仅持续旺销,还向游客们宣传了乡土农产品。“我们村现有成年梨树1万多棵,年产车头梨50多万斤,村里许多人靠种梨卖梨富了起来,我家前几年新盖了四间大瓦房,还买了面包车,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褚先生向队员们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涵萍 摄
常山庄村针对村民收入低和产业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四员”模式,孵化村民以当地土特产和红色资源相结合,助推村集体增收,为村民增加收益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基地周边苹果、车头梨等种植园现已发展到4000多亩,观光旅游、采摘业等新业态也蓬勃发展起来,同步实现了景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和联动赋能模式。队员们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还实地参观了农产品种植区以及一些景区商铺,实地感受常山庄村乡村振兴发展的累累硕果。
除线下实地走访外,实践团队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时代”的便利,以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通过线上直播和发布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聆听沂蒙故事,了解沂蒙精神以及宣传常山庄村。同时鼓励村民们坚持“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实施红绿融合途径,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追溯红色印记,探寻绿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切实做到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观察社会现象、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本次的常山庄村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收获了很多,不仅了解到红绿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更是深刻了解到乡村振兴的实际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未来山东管理学院工商学院“中国红引领生态绿”实践团队将勇担时代重任,在实践中书写青年之志,聚焦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探索红绿融合发展模式,以实际行动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9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