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豫西革命纪念馆:见证家乡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 作者:曹荣培

大学生网鲁山7月15日电(通讯员 曹荣培)为赓续红色血脉,体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2023年7月1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体悟红色文化”实践团队的代表前往平顶山市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革命前辈们的英勇事迹,同时参加志愿者服务使自己切实的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当年先辈英雄们的革命精神。从中激发出当代青年对祖国的热爱,对当今人民生活美满,对社会安康的珍惜。

探寻红色记忆,发扬红色基因

7月15日,“赓续红色血脉,体悟红色文化”实践团队代表前往平顶山市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在抵达这里之后,团队代表通过借阅相关资料及书籍了解到红色遗迹的前世今生。河南省鲁山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就把革命火种播在了这块土地上,这块土地上也相继涌出一批革命先烈有吴镜堂、乔文宣、王恩九等。全国解放战争期间,豫陕鄂、豫西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先后在鲁山县建立。纪念馆的主体建筑——-牧师楼始建于1891年,在1947年鲁山解放后,牧师楼成为豫陕鄂后委领导的驻地,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在此住宿,办公,运筹帷幄中原解放战争。在2004年2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特意为邓小平鲁山旧居题写馆名“豫西革命纪念馆”,在这里通过与工作人员交谈得知当年在鲁山县发生了许多英雄故事,诞生了许多英雄人物。

图为实践团的代表与豫西革命纪念馆合影。大学生网通讯员 曹荣培 供图

参观红色遗址,缅怀革命先烈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了解到豫西革命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室,其中每个展室都有独属于它自己的故事,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有关这八个展室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解,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其中讲解员向我们介绍第四展室时,我们了解到这里是邓小平同志在鲁山居住过的房间,当时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小平同志抑或思考,抑或奋笔疾书,写出了“4.25”

鲁山报告,酝酿产生了市场经济理论,为改革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座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和文物,生动地展示了豫西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参观者可以通过观看影像资料、阅读历史文件和亲身体验等方式,全面了解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英勇斗争和崇高牺牲。

图为实践团的代表与第四展室邓小平同志居住过的房间的合影 大学生网通讯员 曹荣培 供图

深耕实践当中,体悟红色文化

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的代表参加了豫西革命纪念馆的志愿者工作。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我们深入实践,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文化所倡导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我们继续深耕实践,不断体悟红色文化,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图为实践团队的代表参加志愿者大学生网通讯员 曹荣培 供图

赓续红色血脉,体悟红色文化。正如实践团队的名字一样,红色文化的宣传与赓续是每个青年应尽的责任,愿我们永远铭记红色文化的伟大精神,继承和发扬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祝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9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走进威海毛泽东像章博物馆
毛泽东同志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因此,为深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领略伟大灵虚毛主席的法治建设风采,2023…
深入走近乡村基层,探访乡村振兴现状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近日发布。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青年社会实践团走进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怡园街道钦安社区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升社区居民学法、用法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023年7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青年社会实践团特走进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园街道钦安社区进行普法宣传。…
林下套种助力振兴,树上树下“钱”景诱人
林下套种助力振兴,树上树下“钱”景诱人来源:聪明的石头人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生,提高大学生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同时为了解阿克苏地区…
【三下乡】青岛科技大学“弘扬延安情,共奏创想曲”宣讲实践团|唱响红色旋律,传承革命精神
为了倾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8月15日,青岛科技大学学子组建“弘扬延安情,共奏创想曲”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延安市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3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逐夏而行,以画绘梦
大学生网报重庆7月10日电(通讯员佘妮娟孙云龙曾春华)为培养新区孩子们的艺术兴趣,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全面发展的空间,同时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小朋友们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
“一路前行,浙丽启航”探索乡村文化
近日,“一路前行,浙丽启航”团队从丽水出发一路来到了位于苍南的福德湾,探寻当地古镇的文化遗产等。福德湾位于矾山镇南部,是一座因采矾而生、炼矾而盛的矿工古村。村内拥有炼矾古遗址、雪花硐、矿硐遗址…
自找苦吃路,乏驴岭村行——厦门大学经“冀”殷民实践队赴河北乏驴岭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策部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响应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的号召,7月29日至8月5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冀”殷民实践队在…
“书香里的中国”:重温《红楼梦》之探访北京大观园
为了更好的传承人文精神,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充分体悟文学著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担当,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重温经典文学传承人文精神”实践团探索中华优秀文学著作,利用实践成员不同的…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保护水源在行动
长期以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我们的水资源十分紧缺,我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节约意识,形成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