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年暑期三下乡:走进丰都龙孔——非遗文化铸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

来源: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媒学院 作者:但欣玥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7月中下旬,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奋楫扬帆·铸梦丰都”实践团在丰都县龙孔镇深入了解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龙孔吹打”和“戏牛舞”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传承现状,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非遗文化注入更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

龙孔吹打是皇朝时代,皇宫先生用来娱乐休闲的一项活动,由小引子、调、占子、放朝等四部分组成,用老式的鼓、唢呐、铜鼓、钗子、棒子等演奏而出。龙孔吹打最开始使用的乐器是以黄泥巴为原材料,经过反复模型的打压揉捏而制作起来,后来采用竹子制作,做出来的乐器外形精美,但因不够耐用,最后采用木头为原材料进行制作,其材质坚固演奏出的音乐悦耳动听。传说在吹奏时动人惊起,引动七仙女下凡,听得入迷受其鼓舞跟着舞动,吹动一股风到龙孔镇,这才有了龙孔吹打。

冉龙华,龙孔吹打第三代手艺人,系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授了师爷李世代吹灯的技艺。冉龙华从小具有艺术细胞,本身又有极强的兴趣,文艺细胞突出有较强的音感,上街逛街时喜欢看拉二胡,就尝试自己学习,发现具有较强的天赋,继而被师爷看上,去学习了这门手艺。龙孔吹打,又吹又打,因为冉龙华的从小喜欢,长又大加以坚持,才能到现在如今的高超技艺,到现在作为龙孔吹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三样乐器同时演奏,并且最后凭借自己的本事,将龙孔吹打的手艺传承下来并且创立冉家班。

严师出高徒,一切以手艺为大。创立冉家班之后,从原来理发、拉二胡的手艺人冉龙华变成了当地鼎鼎有名的冉家班班主,除了对自身要求严格以外,对徒弟的教导也十分严厉。但是近年对于龙孔吹打的继承问题也让冉龙华颇为费心,目前学习龙孔吹打这门技艺的人较少,青年更是少有;而在这些学习技艺的人当中,纯粹为了继承和发扬的人又更加地少有。

非遗继承困境不仅出现在龙孔吹打,戏牛舞也如此。

在清末民初,外敌入侵,加上长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有人在夜间见到神牛痛苦地仰天长嘶,渐渐声音微弱至无。自古以来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牛在当时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南方地区主要以种植稻谷为主,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种植稻谷时期,牛是农耕生产的主要工具;二是图腾崇拜,在周朝时期丰都便是巴国的别都,在这里的巴族人崇拜图腾。农村百姓缺衣少食,为了祈求更好的收成,以此衍生出了戏牛舞。

秦鹏,系目前戏牛舞的领班人。戏牛舞一头牛需要两人配合进行演绎,主要根据牛的生活习性以及人与牛的生活交往,比如吃草,牵牛,顶撞人,牛调皮等等。主要是以两头牛互动的形式进行表演,受欢迎度极高。其表演道具牛头采用竹子为原材料,将其编织成镂空的牛头形状,然后用纸做浆糊进行包装,再用布包裹让牛头,还原真实样貌;牛身,先用布做一身牛衣,再用成片的棕树毛将其打散吸附在牛布衣身上,布衣与棕树叶的摩擦更加牢固并且更加逼真。

2019年秦鹏受邀前往山东枣庄进行巡演,他的戏牛班子克服道具运输困难等问题,到达枣庄带着重达十多斤的牛头,披着厚重且不透气的牛身,最终完美呈现戏牛舞表演,反响热烈。“看到戏牛舞这么受欢迎是其最大的欣慰与感动。”秦鹏说。但是目前戏牛舞各类巡演机会变少,了解此项技艺的人数较少,学习传承的受众也仅仅只在同村或自家,秦鹏表示因为现在外出打工的青年较多,戏牛舞收入较低,所以导致了传承人缺失的情况,所以希望能够发扬戏牛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门非遗技艺。

面对经济腾飞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非遗文化被大众渐忘,但今天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和人文的考验,它们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能量,它们不仅是我们的文化身份标识,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份文化自信和尊严;是我们的族群凝聚力,以一种“集体欢”的方式来共同经历一种充满乡音乡情乡谊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之旅,这种大家共同参与的“非遗”活动,我们不仅感受到这些“非遗”的文化魅力和引力,同时也使我们心彼此靠拢,并有一种齐心合力之感受和冲动;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文化意味和美感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独特、神奇、迷人的文化世界。

在采访秦鹏时,实践团成员们也亲身上阵感受了戏牛舞。躬下身体,带上牛头,披上牛身。“在这短暂的体验中,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累,但我更觉得是有趣的。如果能有更多的青年朋友和我一样能够直接体验到这项技艺,感受到戏牛舞的魅力,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看见戏牛舞、了解戏牛舞、喜欢戏牛舞。非遗的魅力无人质疑,只是现在能触碰到的人太少了。”实践团成员牟宏宇在体验完后感慨道。

“留住文化根脉”从来都不是简单说说而已,面对非遗传承困境,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将非遗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托起民族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0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巢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佳俊摄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5日电(通讯员孙燕)6月29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宫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在街……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生活

中国青巢院年网巢湖7月4日电(通讯员孙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学工程院组建赴滁州市凤阳县乡村振兴实践团。自2023年6月29日起,团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根植沃土,情系三农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1日电(通讯员王佳俊)“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月1日,巢湖学院“乡意浓浓志愿服务小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爱心助农,奏响美丽乡村赞歌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陈悦)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深入农村生活,体味劳作的辛苦和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月3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市凤阳县助农乡……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知农爱农,助农兴农

中国青年网7月7日电(通讯员周宇)以“农”为基,助“农”前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入认识了解,6月29日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助农乡村振兴团来到凤阳县官塘小镇了解农产……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城乡发展共进步,乡村振兴在心中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7日电(通讯员孙燕)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做实事。202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助农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为……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三下乡实践纪实:助“农”源于心,兴“农”源于行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墙绘助力乡村,美化赵棚白墙
墙绘助力乡村,美化赵棚白墙7月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一队来到赵棚镇。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我院组建并分配了一支13位学生的队伍,…
扬祁连特色,绘村振蓝图 ——“扎根乡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纪实”
扬祁连特色,绘村振蓝图——“扎根乡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纪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响应《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重温党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重温党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是党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党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红色革命精神。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继承红色精神…
山高水长,我们有缘再见
每一次素履以往,都会因一双期盼的眼睛而坚定。在这个蝉鸣不止的夏天,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星火公益协会“向阳花”支援帮扶支教队于7月15日至8月5日组织5个实践小分队分别前往菏泽、莱西、六汪镇、湄洲岛、北…
重外院三下乡|小人物凝聚大力量:勇担时代之责,大兴实干之风
在丰都县龙孔镇楠竹村,地处三峡水库长江南岸江畔,村里有种植柑橘的传统,特别是库区蓄水后,村民把自家未淹没的土地全部栽种上了柑橘树。近年来,通过不断发展壮大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亩以上,楠竹村…
创新实践双线并行,返乡利民干群同乐 ——记原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次伟
文新院通讯员:胡亦萱恍惚间已然月上枝头,繁星满天,在阵阵蝉鸣声中与他挥别,所有的谢意与敬意皆数浓缩于那张小小的合照里。这份回忆无疑将会一直萦绕于团队成员的心间,而那伟岸的形象在往后的日子里也将…
除碍小队对惠来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残障人士进行调研
为了解残障人士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除碍小队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高俊城老师以及一些社会上的残障人士进行了采访。高老师所处的学校共计150名智力障碍学生,15名听力障碍学生。…
南财学子“三下乡”:共赴洋山春光
大学生网报,8月11日上海电(通讯员李钰倪芷妍)于8月11日,团队成员为考察洋山开港后原小洋山居民生活情况,“水利万户民——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生活满意度调查”实践团队对移民地——上海浦东新区洋山进行实地…
“服务在行动公益小组”暑期调研总结
为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及风采活力,呼吁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服务在行动公益小组于暑期开展了一系列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来了解社区群众的真实需求,为他们提…
追寻先辈足迹,继承红色基因
追寻先辈足迹,继承红色基因为切实体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的重要性,曲阜师范大学点滴星火传递队于2023年7月23日前往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在临清历史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先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