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6月28至29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赓续荣光,地心向党”党史学习教育团南通分队前往海安七战七捷纪念馆、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南通市陆洪小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及南通市图书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英雄纪念馆,体悟革命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团南通小分队来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学习当地的革命历史。该馆主要体现了七战七捷中苏中军民的伟大力量和粟裕将军在战争中的优秀军事才能。队员们通过馆内的独轮车等历史物件对苏中七战七捷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刻领悟了先辈们在战争岁月中不畏艰险、奋勇抗争的品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积极聆听讲解并交流讨论了苏中七战七捷的作战经过、战争形势、重大意义等具体情况。成员们表示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先辈一般胸怀理想抱负,厚植家国情怀。
团队随后在纪念馆旁瞻仰七战七捷纪念碑,纪念碑碑身主要用古铜色天然花岗岩拼接砌成,如同一把直刺云霄的尖刀,被称为“天下第一刺刀”,象征着当年将士们勇猛顽强的英雄气概。纪念碑由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在碑高、碑基等方面充分展现了“7”的寓意。成员们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并庄严诵读碑上的刻字,碑文对七次战役进行了大致介绍,讴歌了军民团结抗争从而获得大捷的过程,使成员们对七战七捷的深远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图为党史学习教育团在聆听队内讲解员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妍 摄
探寻红军纪念馆,续写奋斗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团南通小分队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深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伟大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以及不辜负共产党责任的奉献精神。该馆将红十四军的历程共分为十个展厅,揭示了红十四军从萌芽初露到崛起反抗再到悲壮覆灭的全部过程,每个红色队伍成长的过程都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红军和群众的支持,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其胜利离不开人民力量的底层逻辑。参观期间,队员们积极地与讲解员互动交流,从每一幅地图和插画中获知当时红十四军身处的状况以及战争发展的情况,对家乡的红色文化形成了基础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纪念馆外有通过浓缩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模拟场景再现,队员们积极开展拓展训练项目,重走长征路,重温红军历史,在模拟设施中体验红军处境,更能感受条件的艰辛以及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寓教于乐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自强教育从而更有利于培养个人健康向上的意志品质。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血脉
党史学习教育团南通小分队赴南通市陆洪小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参观毛泽东塑像收藏馆,重温刘瑞龙故居纪念馆。在毛泽东塑像收藏馆中,队员们在馆长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不同尺寸、不同材质的毛泽东塑像,这些塑像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过来的,是馆长一生的心血。在塑像馆内,馆长为队员们介绍不同类型毛主席塑像的含义,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毛主席伟大的人民情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因此馆内许多雕塑都是各省为了纪念毛泽东,采用该省最珍贵的材质雕刻而成。队员们在感叹塑像珍贵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党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做出了多么杰出的贡献。在红色小镇内,党史学习教育团还一同参观了刘瑞龙同志的故居,刘瑞龙故居为南通陆洪闸老镇传统民居风格,分为前厅、天井、正堂、纪念馆四个部分,故居有所修缮,但依旧保留刘瑞龙同志生活学习居所最原始的风格,队员们在故居内能够深切感受到虽然条件艰辛,但刘瑞龙同志对党忠心的伟大情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了刘瑞龙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光荣事迹,以及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光辉战斗的一生,切身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赤心向党、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
图为沈爱国馆长为实践队进行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妍 摄
步入图书馆,研读地方党史
党史学习教育团南通小分队前往南通市图书馆学习地方党史,借助馆内丰富的藏书资源成员们使用图书检索系统寻找地方党史相关书籍。队员们阅读了《海安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如皋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南通市通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上述三本书都以老区发展为主题,着眼于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推动地方发展的过程。成员们从书中了解了“三打李堡”等革命战争情况,认识了具有献身精神的靖江独立团的战士,对家乡深厚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赓续荣光,地心向党”党史学习教育团南通小分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成员们对家乡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激励着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做到“越是艰险越向前”。
图为党史学习教育团在红十四军纪念馆群雕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龚吉尔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0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