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丧钟悲鸣,不忘史诫——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作者:王宁静

有人说,南京是座忧伤的城市。汩汩河川曾流过繁华的城都,却也承载着后主恰似一江春水的愁绪。曾带着30万同胞的血液,去诉说那忧伤的故事。

当古都金陵被血痕涂抹,你是否感到了来自血脉尽头的,饱含灭族之恨的悲情?如今,我们再一次来到这曾经被蹂躏的大地之上,去感受中国人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2023年6月20日,通过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红色寻访团社会实践队伍的“三下乡”活动,我们前往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希望通过活动能够让青年人铭记历史,不忘前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纪念馆上方仿佛笼罩着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让人不禁想起那段悲怆的历史。

怎敢忘山河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寇以毫无人性的方式屠戮人民,血染江宁。南京,在日军明晃晃的长枪刺刀下,被打上了永久的血的烙印。军官间惨无人道的杀戮比赛,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无辜生灵。在炼狱般的六周里,有30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前沉重肃穆的黑墙之上,那些罗列的,曾经鲜活的,抑或未知的名字,都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被永恒定格在了那里。截止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寥寥七十三人。

图片为截至2017年9月30日登记在册的部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不忘历史之痛

进入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和平大钟,和平大钟由三根三角柱顶盘而立,上面的祭字估计有100个,和平估计有56个,看说明,这个和平大钟是1943年制造的。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令人触目惊心。凌乱的头发,残破的衣衫,她双眼望着天空,似乎在乞求什么,但是她怀里的孩子已经死了。母亲无助、无力、悲伤,她仰望苍天,张嘴欲喊,却喊不出声,流不出泪……她看起来那么高大,可又那么渺小。“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子,苍天啊……”抱着孩子萎谢的身子,受辱的母亲眼泪也已干涸……

来到“万人坑”遗址,一堵红墙上刻着王久辛所写的著名的著作——《狂雪》,文章中记载了当时日军如何攻破城与杀害南京300000军民的情景。走过了红墙,便进入了一个馆内,里面贴着十分多的照片,陈列了一些1943年遗留下来的物品,日军的所作所为罄竹难书。“万人坑”内的累累白骨,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当初这里发生了怎样的暴行,这是日军屠杀同胞的铁证。大家都相顾无言,眼里充斥着激愤。

再往里走,每隔12秒就能听到水滴声。“滴—答—滴—答”,随即,墙上的无数个头像中就有一个会亮起,随即熄灭!就代表了,在长达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当中,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想到这里,无止境的杀戮、绝望的抽泣,扭曲的画面,仿佛一幕幕在眼前重演。我根本无法想象,这炼狱般的人间将是怎样疯狂。我们修复着伤痛的心情,继续向前…

图为 “家破人亡”雕塑

国际友人带来的希望

在馆内,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特别的雕塑和照片。明妮·魏特琳—一位美国传教士,任教于金陵女子学院。在抗战时期设立南京安全区保护中国难民,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很多中国女孩。魏特琳去世时年仅55岁。从26岁来到中国,在她的一生中有28年的时间都在中国,她把自己一半的生命都献给了中国!全身心投入到了金陵女子学院的教学和之后的难民救助工作中。她亲眼目睹了日军那些泯灭人性、惨无人道的暴行,这些痛苦的场景也都化成记忆,在她日后的生活中不断发酵,渐渐压垮了她的神经。回到美国之后就患上抑郁症,不久在家中自杀身亡。这实在令人唏嘘,也令人钦佩与她的勇敢和大义。她值得被每个中国人所铭记。

图片为明妮·魏特琳

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深刻的伤痛记忆,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这场惨无人道的历史悲剧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提醒全世界人们不忘却杀戮的暴行,不忘却历史的教训。捷克总统泽曼曾专程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拿大安大略省会议也通过了“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加入到捍卫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的队伍中来,谴责反人类暴行,维护历史正义,为共创和平、安全、繁荣的世界做出努力。

邪恶的暗潮,也许汹涌、也许澎湃,有的时候甚至会遮天蔽日,充塞于天地之间。但正如同没有永恒的黑夜与永远的严冬,那黎明一般的正义之剑终究会刺破这沉云密布的阴郁,为世界再度带来善良同光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2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兰理工青马学子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寻访红色记忆
7月16至18日,兰州理工大学“红柳”先锋队社会实践团队赴延安红色圣地参观学习。大学生们先后瞻仰了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桥儿沟革命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地。在这期间仔细观…
学生与家长反馈:暑期三下乡采访揭示教育认可度与使用频率
8月1日到8月7日,“绽教育之光,品发展风采”志愿队前往襄阳市襄州区董王村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探讨他们对云教育的认识和使用频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逐渐深入人们…
汽院学子暑期实践,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理念,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实践“暖阳助老”队,于6月26日前往十堰市东风老年大学和袁家沟开展“智慧助老,老有所e”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了解并解决老年人…
探寻前人足迹,增强爱国情怀
为扎实开展党史教育学习,探寻前人足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7月22日下午,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追忆红色往事,感悟英烈精神”实践队前往泾县新四军旧址进行实践活动。提及泾县,难以避开的就是新四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智慧助老,让心更近
在一个日益智能化的时代,对于那些不熟悉或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这些老年人常常依赖年轻一代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应对现代科技的要求。然而,由于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再…
陕西学子进入敬老院科普结核病实践活动
为宣传科普结核病,在老年人心中树立正确的认识,遇到结核病不懈怠不恐慌,汉中市陕西理工大学“携手伴春风,同心抗结核”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于2023年7月7日赴汉中市东方老年公寓开展暑期“三下乡…
追光向阳花开,携手并进成长
(通讯员邓良鹏)为传递校园温暖,缓解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团队于2023年5月8日前往十堰炉子小学携手孩子们开展课外活动,与45名学生分别进行“丢手绢”、“击鼓传花…
临夏布楞沟村史馆: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青年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6月15日电(通讯员孔佳莹)2023年6月15日,由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团委组织的“三下乡”小分队来到了这个神奇而又充满无限惊喜的地方。秉持着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的理念,开…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共建童年幸福美满生活
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更好的生活,并对他们进行心理与文化相关辅导,7月29日,安徽工业大学“圆梦”高腔传承,唱响非遗自信团队来到了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板舍村,前往农村探访和慰问留守儿童。这是一次令人印…
追光逐梦向前行,携手相伴共成长
(通讯员邓良鹏)为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凝聚班集体的力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团队于2023年5月8日前往十堰炉子小学开展户外趣味活动,与45名学生进行了“250米折返跑”、“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