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针对非遗助推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构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我带领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小青禾”赴茂名探寻非遗发展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12日至16日深入茂名市化州市,以志愿者的身份通过采访,摄影,调研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当地非遗技艺——化州橘红的相关制作、传承展开了实践调研学习。如今调研已经结束,但这5天里的所见所闻还历历犹新……对于我来说这并不仅是一次调研活动,它还打破了我在校园获取知识的局限,去面对面亲身领悟非遗文化的魅力,追寻传承非遗的意义。
初任队长,勇敢实践
今年是“小青禾”团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的第三年,对于这次调研活动,我觉得是一次不错的机会,对于非遗文化我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然而,通过实际参与其中才发现,这次调研活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实地考察,而是团队协作,大家一起努力;需要每个人发挥所长,以专业的态度去完成分工任务。作为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我便承担起这次的总队长,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既是压力,又是动力。作为队长,我认为要带领好整个队伍,让这次实践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同时,也更想做出点成果,让社会实践的价值体现出来,让非遗活起来。
当然,实践中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挑战。由于化州地区非遗文化的特殊性,我们在前期的了解资料并不充足,需要在线上线下提前与传承人沟通,做好一定的调研。当然,在前期,还有团队制度的制定,组别的设立以及人员确定等比较繁琐的事情。需要提前规划好队伍的实践框架,让每个人有序分工,并且,每位队员在自己的组别上都有一定的特长之处。同时,也需要对队伍过去的住宿位置,交通工具以及预算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需要反复商讨,确立一个最佳方案。另外,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得做好预估以及风险评价,进行一定的预案处理
当然无论前期工作做得多么充分,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化橘红作为非遗文化项目,但因为平时关注的群体较少导致网上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考察时往往已经变化了很多,本地的手工技艺与我们网上找的视频资料会略有些不同,很多原本的采访和拍摄构思被打乱,就会使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难以发挥原有的作用。对此,我和另外两位队长组织每个小组每天工作完后会分享各自的心得与感想,同时还有全体成员聚在一起召开会议进行复盘,大家都积极发言讨论,并相互指出错误并改正,对后一天的调研人物进行规划,也许正是这种互帮互助,和谐有爱的氛围才能让团队跟大家庭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
承历史底蕴,传非遗薪火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化州,包括这里的古史,美食,山水。通过这个可以深刻的了解到化州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化橘红传承人家中的各种年份的橘红果珍藏和化橘红工艺品,让我们目不暇接。在与传承人进行深刻的交谈之后,我也感受到非遗传承人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坚守。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化橘红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难题。同时,面对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非遗文化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足和生存问题。然而,在非遗文化中心的支持下,传承人依然坚守传统,努力传承和发展这些非遗技艺。
调研中的采访和交流,让我明白了非遗传承的意义和重要性。非遗项目不仅仅是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它们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回顾鼎鑫,砥砺前行
这次调研活动让我意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本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有亲身实践,深入了解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意义。参与这次调研活动,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宝贵,也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困难和重要性。历史赋予了非遗文化蕴意,时代则托付了责任于身上,我作为当代具有蓬勃生气的新青年,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修养相结合,为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走进我们身边的匠心,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当地的非遗技艺,让非遗之花在乡村绽放,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助推乡村振兴。
在接下来的征程中,我将继续勇敢实践。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为乡村振兴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敬意,砥砺前行,传承非遗的薪火。让这些宝贵的非遗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去,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通讯员 张杰)
图 | 团队成员向非遗承人请教化橘红杀青知识 张杰 供图
图 | 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进行合影留念 张杰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5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