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6月27日电(通讯员 曹馨文)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隐入尘烟”实践队于6月27日走进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泉村的朱彦夫教育基地,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展开线下研讨,了解先辈英雄事迹
实践队员在展开实地考察之前,通过资料与网络,对于先辈朱彦夫同志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是活着走出长津湖的“冰雕战士”,曾参加过上百场战役,但是在长津湖争夺“250高地”战役中,他失去了他的四肢与左眼球,“与其腐烂,不如燃烧!”,支撑着他站起来,走出长津湖后,他义无反顾地带着乡亲们走向致富路,他用一生奋斗,书写了极限人生,展现了共产党员的生命底色,展现了退伍老兵的铮铮铁骨。
走进教育基地,探寻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6月27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了朱彦夫教育基地的会客厅,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实践队员就朱彦夫教育基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所做的贡献有哪些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张组长对实践队员说:“基地为切实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一直坚持与张家泉片区融合发展,推动教育基地更好地与乡村振兴融合。2021年以来,朱彦夫教育基地先后多方协调资金68.8万元,帮助张家泉村硬化道路1000米、建设村史馆一处、维修加固堤坝六处、新建果品交易市场一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7盏”,这些举动有力地推动了基地与村庄的融合发展,努力将红色高地打造成乡村振兴新高地。
直面发展现实困境,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走出会客厅,为我们介绍的马老师说到:“虽然红色文化资源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擦亮红色印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要求和标准的不断提高, 红色文化在融入乡村振兴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此实践队员了解到,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大多考虑的是农村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及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多为流于表面的、僵化的结合,融合度较低,难以实现其应有价值与功能;而且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力度不足。在乡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革命老区用于投入到红色文化资源的资金较少,在物质层面上客观地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这些都影响了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探索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
在这些困境之下,要多角度赓续文化血脉,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宣传组主任李老师对实践队员说:“遇到困难不是停下脚步的借口,面对现实的困境,我们基地采取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红色资源,创新乡村文化活动内容,拓展乡村红色文化宣传方式以及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技术创新等策略应对。通过策略调整,把红色资源与乡土民情相结合,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传承。”随后李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对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讲解。尤其是对于张泉村夜校旧址,棚沟造地等教学点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实践队员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红色文化资源,穿越历史,照亮未来。根植“红”文化,做好时代“新”传承,要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一天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于朱彦夫教育基地的精神内涵与现实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以文化“领跑”为乡村振兴“赋能铸魂”的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6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