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积极引导和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赴小岗村红色文化实践小分队”昝博航、嵇福涛、李宇豪、苏正邦、张浩如五人于8月2号,在指导老师李粤皖的带领下,来到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凤阳县小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小岗村进行实地调研。此次活动目的不仅是体会改革开放英雄们的壮举,也为了调查游客和村民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
实践活动分为参观学习、现场访谈和调查问卷三项内容。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内的每件物品都展现了沈浩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状态和奋发有为的工作斗志,团队成员深受感动。沈浩书记为小岗注入的新发展理念,他切身走访、结合实情,挖掘出一条适合小岗的致富之路。
大包干精神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大包干纪念馆,团队成员认真观看了“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6个展区以及《18颗红手印》,了解了大包干的起源、发展的辉煌历史,以及小岗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蓝图,真切感受到小岗村民的敢闯、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家认真观看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生活期间的图片、文字、实物等资料,深切感受到了沈浩同志一心为公,心系乡村、扎根基层、不忘初心的高尚品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学习沈浩精神,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通过与贾主任和袁书记的交流,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不断奋进,自觉投身国家改革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大包干纪念馆展现了小岗村的整个历史,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使成员们感受到“大包干”为小岗带来的深刻变化,感叹锐意改革艰辛。
“赴小岗村红色文化实践小分队”先后走访了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大包干村民带头人严金昌老人、曾任小岗村村主任的吴广兴老人以及村干部和普通村民等。在采访中,小岗村“大包干”十八个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老人与大家讲述了十八个红手印的故事。1978年的冬天,小岗村这十八位农民都有着自己的家庭,冒着会被查处的风险,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手印,实施起了当时全中国人都不敢去做的“大包干”。这是小岗村村民开始大包干时按下的象征决心的红手印!走过红手印墙,来到中央展厅,看到了当年十八位大包干带头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看上去,人虽苍老干劲却很十足。小岗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才得以走出艰难的困境。周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士对大包干的关注和支持。最让我驻足不前的是小岗村的村貌布局图,从图中可以概览小岗村的全局。从图中看到了小岗翻天覆地的具大变化、看到了小岗强劲的发展势头。小岗已不再是以前的小岗,一个小村庄,而是一个小城市。小岗的发展之快,永远离不开一个人——沈浩。沈浩是一个人,却能影响一方人。
“赴小岗村红色文化实践小分队”实地调研了北大荒安徽小岗村现代农业示范区,看到了“小岗村——共筑农业强国梦”的种植示范田。据当地负责人介绍,示范区运用暗室叠盘育苗先进技术,开展优质品种高标准育苗,出苗期可以比常规育苗早3至5天。小岗村的巨变,离不开国家政策和现代技术的支持。如今的小岗,改革大道两旁建设了各种农业产业园,友谊大道两侧,农家乐、特产店林立,一栋栋徽派小楼错落有致。村民们口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小岗,因改革而活,因改革而兴。
人生的第一份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小岗村进行调研红色文化的行动,为弘扬发展红色文化献出了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这是我的荣幸。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团队之间的成果交流,还是队员之间的活动形式讨论,亦或者是与游客之间的交谈,都给我带来了成长,而这些成长都是我在学校所不能得到的收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