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琉璃,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美,作为淄博博山的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为积极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传承“非遗”精魄,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星火·追寻”红色筑梦实践团前往“中国琉璃之乡”淄博博山的博山琉璃博物馆,了解琉璃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欣赏琉璃艺术之美,观览大师手作,探寻非遗文化发展新路径。
千年古琉,齐韵宝库
琉璃文脉,沉淀五千年。欲火再生,彰显着博山琉璃的精神底蕴;玲珑剔透,映射着博山人民的淳朴内心;传承千年,书写着齐鲁大地的壮丽史诗。博山琉璃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与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琉璃专项博物馆,陈列古今中外各类琉璃工艺制品一千余件。博物馆内工艺制品尽显琉璃流云丽彩、晶莹剔透之美,众多展品说明牌为参观者详细介绍琉璃制作工艺与发展史,让人们在此“邂逅”琉璃文化,领略琉璃艺术的同时,感受琉璃美韵。
团队成员踏进博山琉璃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琉璃之美的惊艳与震撼。徜徉在古代琉璃展区,从西周时期到清代,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古人智慧和对美的追求。走进近代琉璃展区,琉璃的样式更加精致生动,琉璃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创新。进入现代琉璃展区,璀璨的琉璃花瓶、流转的琉璃灯工、多彩的琉璃摆件,造型各异,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琉璃工艺品令团队成员们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图为博物馆内的琉璃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砚玲 供图
琉光璃彩,精彩纷呈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博山琉璃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琉璃展品不仅向团队成员展现出琉璃内画、鸡油黄、灯工琉璃等一系列琉璃名品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还诉说着它们的涅槃发展、走向世界之路。
琉璃内画最初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装饰鼻烟壶,它以巧妙的构思、精细的笔触、典雅的格调、独特的质感,成为中国民间文化中宝贵的技艺。琉璃内画是用特质的细笔,在琉璃壶坯内绘制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或文字,极其考验艺人耐性的功底。驻足在内画作品前,团队成员们不禁惊叹创作者在诸多限制之下,对画笔的精准控制,能对构图的胸有成竹,可谓鬼斧神工。古有“湛然琉璃内,宝月长盈盈”,很好地诠释了琉璃内画作品内敛技艺与保存工艺之久。
图为琉璃内画瓶及内画烟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砚玲 供图
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鸡油黄色料是博山琉璃中最为珍贵的,价值堪比美玉。其光泽晶莹、质感温润凝重,给人一种雍容华美的感觉。经过抛光后,它宛若被酥油浸透,状如鸡油,因而被称为“鸡油黄”。据了解,鸡油黄琉璃在明初兴起,盛产于乾隆时期,素有宫廷御器之称。由于它的制作工艺难度极高,且原料非常考究,配方复杂,只有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才适宜生产,因此有着“十缸九不成”、“盛世鸡油黄”的典故。鸡油黄琉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其中,通过欣赏这些琉璃艺术品,团队成员们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之迷人和独特之所在。
图为博物馆内的鸡油黄琉璃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砚玲 供图
被誉为“火中雕塑”的灯工是最为悠久、广泛的玻璃工艺之一。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一件美轮美奂的灯工石榴《笑口常开》引起了团队成员们的注意,其石榴籽晶莹剔透,细小白色种子在粉色果实的包裹下若隐若现,其花萼中冒出来丝丝缕缕花蕊,每一根花蕊顶端还有一簇黄色的花药,雕刻精细而逼真,引人驻足。妙手夺天工的灯工制品为来访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也为琉璃产业发展注入了不凡的生机活力。
乐道拾遗,星火聚力
本次博山琉璃博物馆之旅,团队成员们不仅探寻了博山琉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认识并深入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琉璃艺术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赋予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团队成员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挖掘了琉璃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继承了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琉璃文化,并将接续传承将其发扬光大。
图为团队成员欣赏博物馆内的鸡肝石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砚玲 供图
团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认真记录,对琉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琉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结晶。它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色彩斑斓、纹样精美,更在于背后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带着自己的总结与收获,以图片视频为载体,通过现代媒体向外宣传琉璃,好评如潮。博山琉璃博物馆将琉璃艺术以最美的形式展现给参观者,为了更好地将琉璃文化保存好并传播出去,做出了新的尝试,为今后继续探索中国优秀非遗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琉璃工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需要青年人虚心求学,久久为功;需要青年人基于传承,守正创新;需要青年人知行合一,星火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2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