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岑参笔下的琉璃须经万匠打磨雕琢方能成形,其工艺技巧远超黄金。“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笔下的琉璃虽然易碎,却与彩云一般堪称“好物”。琉璃,在烈火中淬炼,在冷水中凝形,历经一道道高温,一次次吹拉,一遍遍雕琢,最终呈现出各型各式、千姿百态的手工艺品。这份工艺和匠心伴随着打磨声与赞叹声传承至今。
为了更好地了解、调研和宣传琉璃,7月15日,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星火·追寻”红色筑梦实践团前往淄博市博山区陶瓷琉璃大观园,探寻琉璃基层市场,近距离欣赏琉璃之美,领略其丰富种类、精湛工艺和文化价值,赓续传承琉璃文化。
琉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西周。琉璃制品在唐代尤其发达,宋代称“药玉”,明代称“硝子玉”,清代称“料器”。其种类繁多,主要有珠、簪珥、烟嘴、料兽、花球、文具、花瓶、内画鼻烟壶、料丝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
艺承匠心,淄博琉璃广流传
团队成员走进博山琉璃大观园市场,整个市场布局规整,游客络绎不绝。摊位上是琳琅满目、工艺精美的琉璃制品,阳光下的琉璃显得格外晶莹剔透、纯洁无瑕,折射出色彩斑斓的霞光,熠熠生辉。“最近淄博很火,南方来的、内陆来的甚至是国外来的友人都到淄博,他们了解琉璃文化,喜爱上琉璃精美的工艺,这很好地扩大了博山琉璃的影响力”,在一位年轻店主的讲述下,团队成员不由得为博山琉璃所自豪。琉璃作为一种非遗传承文化,攻在细,专在精,浴火重生,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我们将见证它绵延不绝的文明传承,见证它川流不息的文化传播,见证着它走出博山,走出中国,面向世界!
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也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在走访了多位琉璃手工艺人后,团队成员认识到相比于现代工艺制作,琉璃的传统手工艺制造需要的更多是慢工出细活的匠心。传统手工业的优势在于不可复刻,每个琉璃手工艺品都有自己的神态,可以让人们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体会淡泊致远的宁静,更要考验制作者是否敢于有甘做冷板凳的匠心精神,去继承,去发扬!
图为团队成员对店主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杜鑫 供图
抓住机遇,淄博琉璃火出圈
淄博琉璃,正因为传统手工艺制造的优势和独特魅力,赢得了游客们的喜爱。五一假期期间,淄博走红全网,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淄博烧烤,也让淄博琉璃火爆出圈。琉璃作为淄博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蕴含着浓郁的非遗文化气息,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各地游客在“进淄赶烤”的同时,也开启了“进淄挖宝”之旅,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客流量。
“淄博火后,这里热闹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人都会来这里买一些琉璃制品,也有不少国际旅客”,在大观园摊主们的形象描绘下,“车毂击,人肩摩”的市井繁荣景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淄博走红是琉璃发展之一大机遇,千年不熄的炉火被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熟知,琉璃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对比下来,淄博真的如同一些人所说的“已经没热度了”吗?
在得知我们是专门前来了解淄博琉璃的大学生后,大观园的一位摊主生怕自己表述不清,特地向我们分享了早早准备好的介绍琉璃文化的书籍;琉璃园内一位收藏琉璃的爷爷热情地向我们展示自己所收藏的大师作品;当地的一位叔叔和我们畅谈半小时之余,真切地向我们推荐特色的琉璃工坊,希望我们能够最大程度的感受琉璃文化……在淄博人民的热情和真诚之下,我们找到了答案。“无论火不火,我们都一样欢迎大家来买。”摊主们这样说,他们不仅在琉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淄博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活力。
图为大量游客在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参观消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杜鑫 供图
赓续传承,淄博琉璃放光彩
“买不买无所谓,关键是让大家都知道琉璃文化”,金一品内画陶琉艺术藏馆的馆长这样说道。淄博琉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借助淄博爆火这个契机,曾一度爆发出无穷的璀璨光芒,被热情的人们所追逐,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的热度或许会降低,但它的价值却从未减弱。
作为新时代青年,在传承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心怀热忱,不懈努力,深入了解琉璃并将这份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借助新科技新媒体,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广而告之,让世人真正感受到琉璃的美妙与精髓,让传统技艺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并非是一时的爆火所能衡量的,而是一种扎根于人们心中的珍贵精神财富,它代表着古老传统的智慧和技艺,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底蕴。在一次次的传承与创新中,琉璃的光芒必将延续世世代代,以永恒的火焰,照亮历史的长河。
图为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摊位上的琉璃制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杜鑫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2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