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其康 朱欣睿 叶子豪)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极大鼓舞和振奋了广大青年,为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8月4日至8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技术学院“三色篱”耕读实践团,以“‘耕’续乡村情,‘读’懂振兴道”为主题,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其中,三色篱耕读实践团中的“三色”分别指红色基因、绿色生态和金色乡村。
踏寻旧址,让英烈精神星火相传
湖北省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十大将军县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6万大悟儿女投身革命运动,有7万多英雄儿女献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涌现出徐海东、刘华清等37位开国将军,大悟县境内也留下了周恩来、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痕迹。
图为实践团参观中原突围革命纪念馆 三色篱耕读实践团通讯员 陈思静 摄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大悟县革命博物馆、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中原突围纪念馆以及徐海东大将及亲属烈士纪念馆进行学习与调研。脚踏这片红色土地,看着陵园里一个个年轻的脸庞,有许多战士甚至和团队成员差不多大,但他们却勇敢的将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们英勇战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每一位成员深受感动和启迪,同时也让实践团见识到大悟县的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在烈士墓前,实践团开展了简单的默哀仪式,表达了对烈士们的崇敬与深切哀悼。
深入乡村,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乡村文化振兴是保证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乡村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核心。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金岭村依托大悟县内红色革命文化、小张湾湖北特色民居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千年的颜氏文化和流传已久的“孝”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逐渐探索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集体公司+股份合作+自主经营”发展道路,从原本的鄂北贫困小乡村转变成为“全国文明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岭村的成功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成果,也是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之一。
为了走进乡土中国的更深处,探寻乡村振兴的密匙,实践团以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为切入点,以金岭村为案例,通过实地寻访、村委会走访和村民采访等形式开展实地调研,深刻认识到以“乡村旅居”为主线实现乡村振兴的金岭村发展不仅停留在乡村休闲旅游的浅表层次,金岭村的成功更是在于对其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发掘。通过调研,实践团也更加明白了古代“耕读传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在金岭村振兴之道上的积极作用。
图为实践团与村领导展开访谈 三色篱耕读实践团通讯员 陈思静 摄
耕读结合,将学习路径拓宽延伸
我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耕”是指从事农业生产,耕田种粮,从物质上保证人的生存;而“读”则是指学习文化知识,修身立德,在精神上确立人的价值。“耕”以养身,“读”以明道,“耕”与“读”彼此关联、相互激发、共同创造,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影响了中国农学、中国科学、中国哲学,使知识分子思想更接近人民。
期间,实践团参观了金岭农耕文化体验园,亲手触摸了农耕馆存留并展示的一件件传统农耕物件,亲自体验了石磨、水车等传统农业生产工具。水车、磨盘、簸箕、锄头……这些老物件见证了祖辈生活的艰辛与时代的变迁,体验过程中,实践团体悟到劳动的辛苦与美好,感悟到勤劳简朴的传统美德。
图为实践团下地除草实践 三色篱耕读实践团通讯员 孙佳怡 摄
在村委会和当地村民的热心帮助下,实践团也下地开展了耕读实践。成员们先后帮助村民采收辣椒、给村集体的果树除草,切实的劳动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更加懂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重要性。白天耕作实践,夜晚读书学习,二者相辅相成,这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也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范例,成员们深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努力践行,在实践中追寻真理!习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勉励这样勉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成员们感召于此,心潮澎湃。
图为实践团晚上颜回书院夜读 三色篱耕读实践团通讯员 陈思静 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技术学院“三色篱”耕读实践团通过对金岭村振兴之路的实地调研与实践,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正发挥着璀璨的光芒。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收获良多,作为新时代青年,理应深入贯彻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的部署精神,做到即能在书卷中抬头仰望星空,又能俯下身去拥抱乡野,践行“兴家耕与读”的理念,引领广大学子发挥学科优势,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文化振兴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4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