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受祖国发展变化。2023年7月21日,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渝巫同兴”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
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到达下庄村后进行实地考察。李思语供图。
在到达下庄村后,实践团成员联系到了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并对“下庄村未通路前
的处境”“开凿天坑之路所面临的困境”和“开凿天坑之路后下庄村的处境”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毛相林坦言:“过去的下庄村四面环山,唯一出去的道路是400多年前下庄村的祖
先所开凿的羊肠小道。该小道垂直高度1100米,相当绝壁。自记事起到1997年,这条小道
摔死23人受残15人。”1997年的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时代,许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然
而在偏远的山村中,村民付出生命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走出大山。实践团成员皆感惋惜,意
识到在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虽已开始吹拂但并未席卷到内陆的农村之中,即使有外界的
帮助但也被隔绝在了群山之外。面此困境,唯有依靠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为了打破隔绝村
庄经济的群山,毛相林决定“要致富先修路”!没有工具那就徒手,没有人力那就以身作则,
最后他带领村民在绝壁上修出了一条八公里长的天路。在问到“您认为大家坚持下来最大的
动力是什么?”时他只回答了一句“全体意志”。诚然,打通隔绝的群山并不是支部书记一个
人的事情,而是下庄村全体村民的意志。他们打通天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
后代能够走出大山,走出天坑。在凿出天路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六个同志,然而没有一个
同志的子孙为此纠缠,因为他们觉得死得光荣!他向我们展现了何为团结一心,这就是下庄
村村民的全体意志,这就是“天坑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撑,才得以让下庄村绝处逢生,
有机会创造出新的村庄。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下庄村天坑修路人之一进行采访。韩晓露供图。
在采访完开凿“天坑之路”的过程后,毛相林书记也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凿出“天坑之路”之后下
庄村的致富之路。在寻找“如何让下庄村走上致富之路”的答案上,毛相林曾经历过四次失败。
由于夏天温度过高晒死药树和烤烟、由于连绵的雨天导致养蚕失败,接连的失败及村民的埋
怨并未使毛相林停止寻找正确的致富之路。毛相林究其原因,发现四次失败都是由于没有科
学分析、专家指导。于是他迅速进行调整,邀请专家对下庄村土质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土质
适合钟植什么、如何进行种植。年过六旬的毛相林在致富之路上屡次失败却从未言弃的精神
激励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实践团成员清晰的认识到: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
回事,他们善于进行自我批评而加以改进。
通过本次采访,实践团成员认识到无论是个人的“毛相林精神”还是集体的“天坑精神”归根结
底都是为了完成下庄村脱贫攻坚的蜕变,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实践团成员也会带着这两种精神,投入到将来的社会实践之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合影。周锐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4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