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飞,源水活,文明乡村看伊通
结合学院特色,本次实践以“行走壮美中国,聚焦广袤乡村,探问文化故事,赋能乡村振兴”为宗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振兴案例,实地调研,感受乡土中国的独特魅力;以一县一市的“三农”发展新局面为背景,从田间地头到农民心头,反映乡村文化发展、乡民精神风貌以及乡村综合治理的点点滴滴。
本项目将以四个小分队(浙江省内、西南线、北方线、川渝线)的形式开展,每个小分队沿着一条路线,选取标志性地点,赴当地乡村、开展为期10天左右的社会实践。
伊水满乡思无限,七星福地物华新。美丽富饶的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伊通”为满语音译,意为“宏大、汹涌之河”。近年来,伊通县在促进民族团结、开辟“文明经济”新思路、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8月1日,浙江大学文学院“乡村里的文化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北方线小分队前往伊通满族自治县,深入先锋村镇开展调研,在汹涌澎湃的伊通河上游,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上午,小分队跟随伊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李和来到了大孤山镇大榆树村与村民进行座谈。“现在的班子强了,村里美了,村民富了,民心也更齐了,大家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一提到村子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近些年,大榆树村积极联系群众,深入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满足村民所需所盼;村党支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思想与实干齐抓并举,提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村庄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大榆树村抓紧建设返乡创业项目,准备利用村部和学校场地,投资半成品加工项目。这些成果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接着,小分队来到了青山如黛、峰峦叠嶂的伊通县河源镇吉祥村。素有“小长白山”美称的青顶山位于该村,是伊通河的发源地。青顶山绿树成荫,气候宜人,景观壮美,吸引了无数苍鹭、白鹭等鸟类在此安家落户。。村中建立了苍鹭自然保护地,近年来已有几千只苍鹭在这里繁衍生息。小分队跟随村书记进入苍鹭保护区,有幸在密林中窥见苍鹭立于枝头,安然生息,见证了当地苍鹭保护工作取得的卓越成效。
随后,在李和部长的带领下,小分队来到了吉祥村的村民大院与村民代表举行座谈。李部长向小分队与村民们介绍了以文明经济为基础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李部长强调:“经济效益的提升是老百姓支持‘文明经济’的原始动力。”李部长对吉祥村发展文明经济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吉祥村的美好愿景做出了切实规划。在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依次发言,结合自身的经验为“文明经济”项目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求是青年力量。
访谈结束后,小分队与李部长一同登上了村中的标志建筑——吉祥塔,俯瞰整片吉祥村。远望苍鹭振翅,近观青山如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丹青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伊通县北部的马鞍山镇。马鞍山镇是满族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从明代就有满、汉族定居从事农牧业。马鞍山镇有众多民间艺术,其中最被大众所熟知的应当是剪纸艺术。马鞍山剪纸无须画稿,完全脱手剪纸。作品朴素大方,无矫揉造作之感,它既有北方作品的粗犷,又有南方作品的细腻,装饰性极强。作品内容极具古韵,又不失时代新风。
小分队来到了马鞍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前往剪纸馆进行参观。剪纸艺术家于福林先生亲切而详尽地为小分队介绍了他的众多剪纸作品。其中不仅蕴含着长白山“天女浴躬池”的民间传说,也有“喜迎亚运”的时代新声,更弘扬着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这些作品古朴大方,将传统民间艺术与新时代主题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依旧充满活力。
随后,我们前往了马鞍山镇所辖的北岗子村。北岗子村是全国首个提出开展文明经济建设的村庄,对后续开展文明经济的推广与落实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北岗子村还有极具特色的“三和三美”村规:家庭和睦、邻里和顺、干群和谐;村屯环境美、兴旺富裕美、乡风文明美。这些示范标语随处可见,潜移默化地进入村民们的内心。
北岗子村的文明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北岗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十分宽敞,占地2000多平方米,内有篮球场、门球场和各种体育器材,村里也相继成立了秧歌队、广场舞队和门球队。这些文体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
浙江大学“乡村里的文化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北方线小分队走进了全国“文明经济”模式的发源地伊通满族自治县,感受到了“文明经济”政策的巨大潜力。“文明经济”下的伊通县,走出了一条“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互融互促的新路径,将乡风文明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以文明之力助推农村经济社会振兴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模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