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惠水的乡村振兴
近年来,贵州省惠水县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力聚焦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五大振兴”,推动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
聚焦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力量,选优配强1124名村常务干部,选派618名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奋战乡村振兴一线,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力量584人。全面推进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五个一批”实现1046名村干部全员轮训,138名村级干部学历提升至大专,开展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跟岗锻炼,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及履职能力。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基础设施投入,拨付180余万元补齐村级阵地短板,规范执行村干部“345”薪酬体系机制,建立村干部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结构性待遇保障。严肃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6个,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聚焦产业振兴,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坚持“一村一策”谋划培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格局。印发《关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十条具体措施》,鼓励各类致富能手、专业人才下沉基层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当年经营性纯收益的20%~49%作为奖励资金,推动相关部门、金融企业等深入基层开展帮扶,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行动,全面摸清村集体经济发展短板和存在问题,大力发展羊肚菌、大米、鲟鱼、蜂糖李等主导产业,目前,全县216个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项目682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累计超5000万元。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等措施,着力提升农作物产量,补齐水稻机械化短板。全面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部署,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有效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特产品消费知名度。
聚焦人才振兴,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印发《惠水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惠水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等相关人才政策,明确部门职责,力求通过“引、育、管、用”,优化人才环境,充分释放用人主体活力。实施“涟江人才返惠计划”“三乡工程”“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等人才引进培养措施,引进各重点领域人才420余名,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力。深入开展“3个200”工程,培育选树“产业兴旺带头人”“农村治理骨干”“乡风文明模范”各200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围绕产业培育技能人才,组织20名省、州科技特派员到一线开展技术培训8800人次,培养帮带技术能手612人,选派38名人才到广州市荔湾区交流学习。
聚焦文化振兴,构筑乡村振兴“新高地”。充分利用县内丰富民族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布依族、苗族文化精髓,举办“四月八”“六月六”“端午龙游涟江”等特色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引导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传承“枫香染”“好花红调”等民族文化技艺,激发非遗文化传承新活力,高标准创建国家级4A好花红乡村旅游区,充分展现本土民族特色文化魅力,擦亮“好花红”民族品牌特色名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利用基层现有的文化站、农家书屋等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1个,全方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组建227支党员志愿先锋队,采取群众会、院坝会、入户宣传等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1360次,讲述红色故事230余次。
聚焦生态振兴,绘就乡村振兴“宜居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惠水”活动暨乡镇环境整治,深化“三个百日”专项行动,营造整洁干净、文明有序的市容市貌,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推进“厕所革命”工程,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806户,完成1319套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实施林业提质增效“六项行动”,完成营造林5.7万亩、国储林4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实现森林覆盖率达62%。2022年全县林下经济实现产值8亿元,并被列为全省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项目试点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2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