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感悟大国工匠精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守正创新,始终坚定文化自信。8月8日,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思想强党性践行初心使命实践团队8人,来到了“中国宣纸之乡”——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不仅参观了宣纸文化馆,更深入感受了宣纸的整个制造工艺。
宣城自古是江南名郡,文房四宝之乡,是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的原产地,其中四宝之首的宣纸就诞生在宣城泾县。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荣获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团队成员首先随着讲解员一起走入中国宣纸文化园馆内,了解了文化园的整体情况,宣纸博物馆于2015年12月6日开馆,整体外观造型犹如一摞错落有致的宣纸。博物馆馆内分为三层,两个常设展区和一个临时展区,常设展区中一楼主要介绍宣纸的历史发展技艺、品种与品质以及文化传承,二楼是馆藏宣纸和书画作品展,三楼是临时展厅,用于承办各类书画展,多次承办了由国家画院,国家博物馆,中国书协,中国美协等主办的高规格作品展和个人展览。在一楼的宣纸历史与记忆展示区,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宣纸15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六大工艺流程和108道细分工序,了解了三丈三宣纸,是以青檀树皮,沙田稻草猕猴桃藤等原料108道工序,历时长久制造而成的,参观了众多书法艺术大家的作品,后团队成员在博物馆的2楼馆藏宣纸与书画精品展示区参观了清代皇帝御用的十色龙纹笺、绣花龙纸以及建国纪念宣、北京奥运会纪念宣和香港回归纪念宣、名家书画精品等珍贵的展品,团队成员终于了解了“墨韵万年,寿纸千年”的奥秘,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紧接着团队成员来到了宣纸技艺展示区观看了选材质,将捞纸晒纸检验和剪纸六大工艺流程均为手工制作,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观看了宣纸制造的整个环节,从桑树皮的精选,到煮浆,榨浆、晾晒的复杂过程,再到压平,裁切的精细操作全程展现了宣纸制造工艺的独特魅力,其中碓皮就是匠人们将皮草放在石臼里,用大木锤进行反复的舂捣,打压,这个过程较为漫长,直到皮草足够粘合成一张粗糙的皮脂为止,捞纸则是用帘床、纸帘等工具,将纸浆从纸槽中捞出,纸槽两端匠人的配合,下水速度、角度、捞出的速度与角度等因素都影响着纸张的质量,纸张捞出后将其进行脱水及表面压平,随即便进入晒纸阶段,去除剩余水。晒纸对温度要求较高,晒纸焙的温度要求达到60~80℃,将纸张平铺在晒纸焙上进行烘干。参观完毕后,团队成员也亲手感受了如何进行捞纸,在整个过程中,团队成员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捞出了一张完美的宣纸。
图为团队成员亲手体验捞纸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玉供图
随后团队成员与技艺展示区的展示人员,碓纸师傅许师傅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流,在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徐师傅19岁开始从事宣纸制造工作,从1985年至今,宣纸的制造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刚开始的生产条件困难,环境艰苦,许师傅一开始是晒纸师傅,完全用手进行晒纸,早晚两班倒,到如今的先进技术,生产条件有了巨大的提高。
图为团队成员与许师傅的简单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玉供图
与许师傅交谈过后,团队成员与技艺展示区的展示人员抽丝师傅进行了简要的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得知,抽丝师傅原是造纸厂的化学检验工人,那个工作相对这份工作而言要困难的多,但是他们乐在其中,拥远热爱宣纸制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团队成员抽丝师傅的简单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玉供图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实践团队成员对宣纸制作工艺的认知,开拓了眼界,让更多的人认识宣纸、使用宣纸、尊重宣纸,用实际行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有很多的人在寻求新的方向,更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背后一代代工匠的坚守,不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守正创新,让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奋斗的路途上开花结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