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赴山东省青岛市实践团前往青岛市即墨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与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观了青岛非遗博物馆,深入了解青岛非遗传承现状及传承困难问题。
博览园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相关情况: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是由即墨花边传承人创建的个人博览园,由于园区为个人凭一腔热爱创建,其规模并不太大,且园区地点偏僻,条件简陋,这也导致前来参观的游客及近于无,而为博览园提供展品的,是青岛非遗传承人。
随后,博览园负责人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园区内的博物馆,详细介绍了青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相关传承现状。在参观中,实践团成员们见到了风筝、灯笼、布老虎、泥老虎、油纸伞、即墨麻片、扎染、搕子……成员们发现这些非遗有些已经成为回忆,有一些甚至不曾见过。博览园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特地展示了泥塑土蒸笼,这是一种由陶土制成的蒸笼,陶土可以将蒸笼内的水珠吸收,使水蒸气不会影响到蒸笼内的食品。
负责人介绍,青岛许多非遗项目是过去人们所需的一些生活用品,以及人们祈求平安幸福所创造的吉祥物,这也就导致了青岛市绝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其实用性并不高,加深了传承的困难性。
由于该原因,青岛许多非遗项目传承人所做的非遗制品,并不能全部转换成为物质财产,导致其收入低下,从而降低了他们传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获得的收入较低,对非遗项目感兴趣的人们并不愿意学习从事其制作,传承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实践团的成员们也发现了青岛非遗传承困难的另一部分原因,青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先进科技相冲突,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似乎逆流而行。油纸伞被高科技的现代伞所替代,搕子也被现代化的馒头模具所代替,机器也能够制作出与即墨花边类似的花边,而泥老虎与布老虎随着科学的普及,其吉祥寓意也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因此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实践团成员们心中浮现出了一个疑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可以被高科技所代替的情况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逆流而行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该继续传承?
对于这个疑问,实践团成员们很快就确定了答案。毫无疑问,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在社会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一切产品均会被后来的高科技不断替代,而国家之所以仍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也许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但是,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中的匠人精神是无法被替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在一个时期内,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其是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些年国家颁布许多政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山东省以及青岛市政府也加大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支持力度,对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承非遗项目给予了部分财政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所好转。但通过实践团成员的了解,发现这些并不能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根本问题。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与时代相冲突,并让其融入到现代化的发展之中?实践团成员们认为唯有解决这个根本问题,非遗的传承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而这需要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地思考。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赴山东省青岛市实践团刘一静 史翊臻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赴山东省青岛市实践团赵翊丞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圣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1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