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寻先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星火殷雷实践队前往上海进行调研。7月16日上午,实践队前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与纪念馆参观学习,下午实践队则前往静安区陕西北路寻找上海大学遗址。
一、追根溯源——重走“中共一大”之路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兴业路76号调研学习。这是实践队第一次来到“一大”会址,实践队成员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回想在那动乱的年代,有一群青年相聚于此,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中国共产党的火苗。站立在石库门前,来自一百多年前的青年的呼喊救国的声音穿透人心。
石库门前,游人如织。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研学旅行,中信银行的员工组团参观,还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们。实践队成员走入仅18平方米的中共一大会址,整个房间基本还原当时的场景,与会代表所用的桌椅和茶具。
实践队成员走入树德里参观“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文物史料专题展”。“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整个展厅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运用沉浸式光影技术手段,从伟大建党精神开始讲起。第二部分,展馆精心挑选了40件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文物史料,其中有周恩来的“三用大衣”、飞鱼牌手摇计算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拓碑等等。它们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实践队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展厅的开端有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铜像。整个展厅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第二部分民众觉醒,主义抉择;第三部分早期组织,星火初燃;第四部分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第五部分砥砺前行,光辉历程。
馆里展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复制品,破损的大门,给游客带来更大的冲击,“落后就要挨打”。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馆里展示出上海工人杨凤庭夫妇上工时轮流穿的破棉裤。
历经了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起义、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等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国仍未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群能人志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为什么会是在上海呢?实践队成员在展出的史料中得到了一点答案。“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大本营,在这里可以公开的进行宣传。上海有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团体,出版三百多种书刊(报纸、杂志和书籍) ,均为社会主义性质。”展馆还采用沉浸式光影技术手段复现当时“中共一大”召开的画面,观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二、上海大学遗址
翁泽生出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翁泽生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了台湾的苦难,祖国的解放运动深刻地影响他在台湾的行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翁泽生在台湾积极展开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在上海大学读书时,翁泽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 年,在翁泽生的指挥下,台湾文化协会的宗旨从原来的民族主义启蒙运动变为了无产阶级启蒙文化运动。1928年4月15日,台湾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金神甫照相馆楼上召开,翁泽生在会上宣读了由他起草的《青年运动纲领》。后来,翁泽生遭到叛徒出卖,受尽各种酷刑。但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翁泽生也没有透露一点关于党的内容,始终秉持中共党人的高尚节气,因而壮烈牺牲。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前往静安区陕西北路寻找上海大学遗址。在同一个地方,实践队成员兜兜转转,终于在路过了好几次的地方找到了上海大学遗址——仅存一块碑。这块碑被周围的电动车和常绿灌木遮挡住,上面满是泥土和树叶。碑上写着“校长于右任,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邵力子、沈雁冰、施存统、陈望道等参加校务工作,李大钊、章太炎等人先后到校演讲。培养出大批革命干部”。作为五卅运动的策源地,上海大学在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大师生为五卅运动谱写的悲壮序曲,成为令人热血激昂的红色记忆,也成就了“北有五四运动之北大,南有五卅运动之上大”的佳话。上大浓厚的革命氛围,感召着许多来上大求学的学子。他们在这里看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他们纷纷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这一天的实践中,实践队切身体会到为什么翁泽生、谢南光、陈明忠等人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在那艰苦卓绝、民不聊生的岁月中,他们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身上看到了救国救民的希望。革命先烈的鲜血不能白流。实践队成员在心中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队成员深知更应该将翁泽生、谢南光、陈明忠等英雄先烈的故事讲好,让更多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2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