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鲁迅先生生活、创作与战斗的最重要的一站。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是鲁迅一生文学创作最辉煌的时期,鲁迅用笔创作了大量抨击黑暗的杂文,引领了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文化运动。此外,鲁迅还创办众多杂志,创作多部杂文集并进行大量翻译工作。至今,鲁迅先生的影响依然深远,他在上海留下的足迹依然清晰。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上海市山阴路132弄9号,这一幢不大的3层楼房为一代文化巨匠鲁迅先生1933年至1936年逝世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讲解员为实践队讲解了鲁迅故居里的布置和构造,室内布局主要包括一楼的客厅、餐厅,二楼的书房兼卧室,三楼的周海婴卧室、客房等。一楼前厅是会客室,中间是一张棕黑色的长方形餐桌、周围有5把椅子,鲁迅先生总是背对着窗户而坐,目的是防止透露交流内容,在旁边放着瞿秋白寄放于此的工作台。二楼南面是鲁迅卧室兼工作室,窗户下是鲁迅先生的书桌,上面放着写作用具,其中有一根鲁迅先生曾用来写了数百篇杂文的“金不换”毛笔。实践队队员们在参观中认识了鲁迅的另外一面——一位生活平实而寻常,亲切、朴素的长者。
在寻访鲁迅故居后,实践队于山阴路继续前行以探访其他左翼作家故居遗址。诸多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如瞿秋白、茅盾等曾居住在这里,在上海呐喊、战斗。实践队成员行走于此地,依次寻访了茅盾旧居、瞿秋白故居等地,纪念文学名人,了解其故事及精神。
行程的末尾,实践队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进行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分为“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馆藏文物主要由历年征集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鲁迅生前友好捐赠组成,主要有手稿、衣物、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实践队走过一个个专题展区,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生活以及战斗精神,并拍下许多珍贵的照片。鲁迅纪念馆内重点突出、氛围浓郁给实践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设计理念的先进以及独特的陈列,活化了文物资料,再现了鲁迅精神。
鲁迅先生为大众觉醒、民族独立全身心投入。在上海,鲁迅结识众多国内外进步友好人士,不遗余力培养与扶持一批进步文艺青年,为上海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实践队通过对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等的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了文化名人们的伟大事迹和民族精神,也充分领略到加强对历史名人遗址保护以及建设相关纪念馆的重要意义,处于新时代的青年们更应身体力行,积极宣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