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正值八八战略20周年之际改革,浙江大地处处散发着蓬勃生机,而在我们看不到的乡村,更有着令人欣喜的变化。而在这个暑假,我有幸参与了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归璞农旅,探寻浙江乡村近些年的蝶变。
“共话浙里20载,乡遇铸就共富梦”是我们团队的口号,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位于浙江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发展程度不同的几个村庄作为我们的调研对象。在这些村庄里,让我影响深刻的是从“横看竖看看不到头”到依靠红色旅游和数字技术发展赴小康的横坎头村。在参观村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简单的水泥路,还有宽敞笔直的沥青路和富有历史气息的石板路;村庄里房屋风格多样,既有遗留下来宝贵的历史建筑,也有现代化的楼房和别墅;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大棚坐落于山水相依的横坎头村中,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化相融,科技和环境同行的新时代农村。
然而这些并非一蹴而就,从讲解员口中得知,曾经的横坎头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经济薄弱村,而这一切是从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村考察后改变的。看到总书记在20年前对这个小山村实地考察时的深沉关切,与村里书信往来中的殷殷期待,我想,这才是横坎头村走出自己的致富之路的重要开端。横坎头村作为抗日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都是横坎头村宝贵的历史遗产。看着陈列在玻璃后的一件件从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时代走来的文物,我们可以感受到敌后抗战的种种艰难:打猎用的土枪与敌人较量,满是补丁的薄被子当作过冬的被子,用做工粗糙的大刀与敌人搏杀。横坎头村没有让这些文物蒙尘,而是讲它们一一展览出来,让外来游客得以感受到抗战时代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条旅游致富之路。
在此同时,横坎头村不止依靠红色旅游这一条路,积极与现代化接轨,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农业也是横坎头村的特色之一。干净整洁的大棚、书中出现的无土栽培无一不刷新了我们对农业的认知,这让我不禁感叹到:农业也可以这么高端。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赋能举措,将传统的农业数据化,使其变得更具可视化,方便种植人员掌控;运用自动化技术,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益;再借助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决策效率;最后,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业务渠道和服务范围。一环扣一环,实现农业数字赋能的完美循环,这种处处体现高科技的农业技术,让我这个“城市土鳖”不由惊奇不已。横坎头村借用数字赋能,打破了传统的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
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但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在“史上最热”的天气下,我们在烈日炎炎之下,奔走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我们也曾多次被人拒绝,体会被拒之门外的苦涩;也因不懂方言,陷入交流困难的境地……但为了调研,了解浙江乡村最真实的现状,我们义无反顾,克服一道道困难,才取得了“真经”,完成了我们的目标。
而我们在看到横坎头村欣欣向荣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仍然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农村年纪较大的村民对数字化的了解程度较低,这对横坎头村的数字化发展多少会有制约。通过参观“千万工程”之一的横坎头村,我们可以感觉到,浙江这些年乡村的发展变化令人欣喜。我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农村居民的辛勤奋斗下,农村地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4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