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蜡染传千年,传承永不断

来源:泰州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文化守望·传承

中国青年网安顺7月18日电(通讯员 杨婷)2023年7月10日,“文化守望·非遗传承”团队来到了安顺蜡染博物馆,探索安顺蜡染其中的奥妙。“绿兮绿兮,绿衣黄里”、“素衣朱绣”、“载玄载黄”,是《诗经》里最早提到蜡染的染色工具;“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绘如纹。”这是秦汉时期流行的蜡染歌;“染得白布蓝茵茵”,是对早期对创造蜡染的描写。

在安顺市西秀区,有一座蜡染博物馆,坚持着对蜡染的保护与传承,在时间不断流逝的日子里,绘出了安顺蜡染的美丽画卷。2023年7月10日,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泰州学院“文化守望•传承非遗”实践团队来到安顺蜡染博物馆,通过参馆博物馆,体验和感受这种文化艺术,透过靛蓝之色,看见蜡染的历史与未来。

图为安顺蜡染博物馆牌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婷 摄

据悉,蜡染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人们用植物染料靛蓝着色。蜡染多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流行,蜡染被广泛用于衣裙、被毯、包单上。安顺传统蜡染古朴雅致,线条流畅洒脱,纹样多样且严谨,多采用花、鸟、鱼、虫作为常用的题材,图案生动。蜡染图案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欣赏的审美形式,它的内涵在于这背后图案所传达的内涵,向队员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辛勤劳动的双手、对美好生活的记录与憧憬。

图为安顺蜡染简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婷 摄

在一楼展厅时,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蜡染作品,这些图案各式各样,风格迥异。有的由两条一样的鱼,一正一反,线条装饰,远看像太阳,非常具有趣味性;有的由许多只蝴蝶组成一幅蜡染作品,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让蜡染艺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图案和形态;有的以蓝与白为基调,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这两种常见的创作形式,自由简单,不受限制,表现了人们对生命、自由与希望的美好寓意……安顺蜡染图案多源于大自然,正是因为大自然的滋润,才使得蜡染不断焕发出生机。

一支笔,一块布,以靛蓝之色浸染,简单之色,开出莹韵清幽的民族文化之花。

图为一楼蜡染作品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婷 摄

爬上二楼展厅,它不似一楼单调,不仅仅只是展示出蜡染作品,而是将书法、佛像、画作与蜡染相结合,突破了传统蜡染的制作技法,栩栩如生的作品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在这里,殷商的青铜文化、汉代的石刻文化、中国历代的龙凤纹样……我们都能更直观的看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图为二楼蜡染作品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婷 摄

在展厅的旁边,有着一间小教室,里面摆满了一张张长桌,桌上铺满了一张张棉布,这是蜡染技人的工作平台,在这里进行点蜡的工作。蜡染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蜡染的过程,他们在白色的棉布上用线条交错汇聚成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有鸟兽与花草,落笔与提笔之间很果断,不拖泥带水,我们纷纷为他的精湛技艺所惊讶。

图为蜡染体验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婷 摄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难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欣赏,去学习这些东西,人们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外来文化的进入,也让我们中国的本土文化被忽视。队员询问了蜡染博物馆的负责人,他说道:“现在学习蜡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现在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希望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对蜡染感兴趣,去学习,去传承。”在展馆中,发现了一个很吸引眼球的东西,靛蓝色的斜挎包!那是蜡染与当今流行元素的结合,这应该会吸引大众的视线。通过询问查询,安顺蜡染博物馆集中蜡染业态,集中失业人口,去学习蜡染,传承蜡染,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传承问题。蜡染传承人在蜡染的基础上,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古老的蜡染注入了新鲜活力,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市场上,可以看到蜡染壁饰、服装、面料、服饰等,因为与众不同的韵味,受到了大众的喜,蜡染也让更多的人看到。

图为加入蜡染元素的扇子和斜挎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婷 摄

在这变幻莫测的时代,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固步自封,一层不变,保持封建思想。我们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代核心相结合,我们的文化才可能发扬光大,相反,则会被时代遗忘。靛蓝色的传承还在继续,我们与其共前行,开辟一条靛蓝之路!

图为队员正在看蜡染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婷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5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筑牢安全防线,共担时代使命

4月11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420团支部和2314团支部于历史与文化学院成功举办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宣讲活动。此次活动特邀书院学生兼团委副书记开展宣讲…… 龙门书院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团旗飘扬映青春 薪火相传迎五四——洛阳师范学院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314团

为迎接五四青年节,传承共青团精神,2025年4月22日,洛阳师范学院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314团支部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校园团旗传递活动。团员们高举鲜艳团旗,穿梭于教室、书院、月明湖、图…… 龙门书院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挺膺担当·实践筑梦未来——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314团支部与高中学子共

2025年4月17日,洛阳师范学院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314团支部走进附属高级中学,开展“青春挺膺担当,青春实践助未来”先锋杯主题团日活动。活动通过宣讲、经验分享与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高…… 龙门书院一号院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2025年4月22日至23日,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六)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4月19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前往东昌府区柳…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春意盎然,繁花似锦。4月20日,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在第三体育…

青春聚力担使命 时代扬帆启新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青年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推进中国…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图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最新发布

乡村愿景 教育成长——水资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
暑假期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心系民生谋福祉,情系水利送甘霖”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乡市长垣进行大学生支教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提高偏远地区教育水平,以及丰富大学生的暑假生活。7月15日上午,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乡村振兴意识,2023年6月30日至7月8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乡韵海宁实践服务团”前往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开展讲座、走…
安徽池州傩戏:探寻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被誉为戏曲活化石。2023年7月3日,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滁州学院赴池州市融合下池…
外语童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实践教育重要组成的部分,他引导着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实践工作的岗位,能在暑假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工作,正是认识社会,了解岗位的重要机会…
尊老爱幼人人做,社会美丽靠人人
济南8月19日电(通讯员王一名)中华民族有无数传统美德和伟大精神,尊老爱幼是最典型也是重要的精神文化之一。尊老爱幼是当今社会青年人都应该做到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心系民生 圆梦支教——水资源学院暑期支教实践队
为使广大同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推动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多方面教育、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心系民生谋福祉,情系水利送甘霖”社会…
大学生就业方向和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困扰政府和社会多年。高校的教学方式没有对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进行教学,教学…
研齐地文化,兴古齐文明——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践队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但在齐文化的传承中,往往存在着历史沉淀与时尚活力不相匹配,旧的内容难以融入新的方式等问题,人们对齐文化传承认可度不高。为加强群众对齐文化的了解程度,推动齐文…
【武铁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武汉铁院精神,助力沿江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助力沿江生态环境,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关于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青春动检·美丽长江实践团队在长江流域沿岸村落开展了“传承武汉铁院精神,助力沿江生态环境”的三下乡活动。首先队长…
2023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为响应长安大学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本人利用暑期时间参加了四川省团委组织的“逐梦计划”活动,于7月10日至8月18日在南充市擦耳镇人民政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