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郑州大学学子三下乡:“一渠清水远流去,万世精神近笃行”。

来源:郑州大学 作者:李倩

大学生网报林州8月19日电(通讯员 李倩)7月27日-28日,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寻源溯流-红色觉醒”革命历史探索团胡梦斐、李倩、李沐、金子琳一行四人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在林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红旗渠精神为主线,先后前往了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和红旗渠纪念馆,亲身感悟了红旗渠精神。

一渠水,一种精神,值得绵延永世的仰望与铭记。红旗渠,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 “世界第八大奇迹”。翻开林县志,这是一部干旱血泪史。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水是林县人民最深最疼的记忆。为解决老百姓喝水难的问题,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近十万林县人民,一锤一钎,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历时十年,最终修建而成。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赞歌。

7月27日,实践团乘车到达青年洞风景区,首先途径红飘带,红飘带宛如一条长龙联结络丝潭与红旗渠,这条飘带就是青年洞主入口标志性建筑——廊桥。实践团成员们站在红飘带廊桥上,远眺峰峦交错的三省交界,俯瞰巍巍太行,漳河奇观,不禁感叹”人工河飞迭嶂,悬桥栈道舞翩跹”。走过红飘带,正式来到了山脚下,实践团继续向上攀登。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于巍峨雄伟的太行山山腰,宛如一部交响曲萦回耳际,一路上实践团成员们边走边看,从中感受修渠人的精神与意志。实践团走进了横跨两山之间的步云桥,扶栏穿行,天地悠悠,山风浩荡。实践团队员李沐表示:“这步云桥可真是惊险刺激,举步惊鸿啊!”实践团成员还发现,桥南北两头吊杆门框上各刻有一幅对联,朝南联为“春风扶我腾云过,秋山迎宾驾雾行”:朝北联为“有志敢行天上路,无胆惊看云中人”。实践团成员们经过了凌云亭,登上旋梯,进入一条山缝,这就是鬼斧神工的“一线天”。长50余米,只能一人单身行,仰头望,一条只有一尺宽的蓝天映入眼帘。实践团队长胡梦斐感叹道:“一线天造形奇特,真谓天下一绝”。实践团队员金子琳表示:“不管是’天下一绝’的一线天还是’胆颤心惊‘的步云桥都刻画了当年艰苦条件下林县人民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沿途还遇到一位鹤发老人坐在破旧的小屋旁,手拉二胡,极为陶醉专注,实践团成员在老人演奏结束后进行了采访,实践团队长胡梦斐表示:“老人提及红旗渠时,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不易”。

结束采访后实践团抵达了此行的终点——青年洞,青年洞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走在红旗渠干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铁质标记,上面刻着:“当年修渠时,为保证质量,刻下的责任碑界”。以此实践团成员们展开了红色调研,随机采访了来往的游客,询问了铁质标记的历史以及与红旗渠历史和精神相关的问题。据游客介绍,红旗渠修建者把对党和人民、对子孙后代和历史负责的精神化成一个个碑界的名字,彰显的是对责任品格的坚守,才使寿命一般在20到30年间的石砌渠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依然固若金汤、滴水不漏。抬头一望,青年洞前面的“山碑”二字映入眼帘,是由李先念所题写。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世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艰苦奋斗的历程。实践团成员在青年洞外围进行观光之后,决定进青年洞中探寻一番,实践团一行人坐船进了青年洞,被洞中的壮观景色深深震撼,它的洞壁不是光滑平整的,而是由棱角分明的岩石组成,这足以让成员们想象当时青年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这群青年人深刻发扬了“艰苦创业,团结协作,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当代青年更应该秉承前辈的意志,始终继承新时代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7月28日,实践团来到红旗渠风景区,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走进红旗渠故事,感悟红旗渠精神永在。首先让实践团成员们眼前一亮的是红旗渠纪念馆外的一个高耸建筑——纪念碑,“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几个鲜红的大字让成员们心生震撼,心生敬畏。此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秉持红旗渠精神,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一路栉风沐雨,一路书写传奇。接着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纪念馆,迎面看到的是开山移石和战天斗地的雕塑,实践团成员们为了充分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仔细研读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五个部分的历史,成员们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文字记述和一件件修渠文物,在脑海中复原林州人民十年奋战,改造河山的震撼场景,并跟随纪念馆的资深讲解员重新走进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走进上世纪60年代的林州人民因干旱缺水而修渠引水的故事,从而深刻领略红旗渠精神。一路走到“山碑”前,成员们表情凝重,实践团成员李倩表示:“站在山碑前,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红旗渠的“山碑”上镌刻着81位英雄的名字,他们为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人民工程的修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第一位就是吴祖太,一位生命定格在27岁的工程设计者。从讲解员讲述的吴祖太故事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吴祖太是第一位为红旗渠献身的人,他是红旗渠的设计者之一,他把红旗渠当做自己的事业,60多年来,吴祖太的灵魂与红旗渠一起栉风沐雨、长相厮守,他的名字铭刻在了林州人民心中”。

从场馆出来后,成员们继续深入,来到红旗渠分水闸。看到那雄伟的堤坝,注视着那一座座水闸,成员们心中充满了敬畏。由林县人民一锤一斧凿出来的分水闸,在红旗渠干支流交汇处通过三道闸门将渠水分成多个部分,使山下的每家每户有水可用。多年来,正是通过红旗渠分水闸不断开闸放水,林州人民逐渐摆脱了苦难的缺水生活。实践团成员李倩表示:“站在分水闸前,眼前仿佛出现了林州人民奋战的情形,耳畔激荡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催人奋进的声音。”

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寻源溯流-红色觉醒”革命历史探索团此次走访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悟,从修渠时代背景、英雄人物、修渠难度与意义等多方面了解红旗渠,重温了红旗渠修建过程的艰辛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愚公奋起十春秋,引来漳河润田畴”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地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修渠,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活。实践团成员一致表示,不仅要学习和感悟红旗渠精神,也要践行好红旗渠精神,在困难面前敢于啃“硬骨头”、在矛盾面前勇于拔“硬钉子”,在心中把“人民至上”置顶,把惠民利民的每件小事落地落实,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图为实践团聆听鹤发老人演奏二胡。通讯员 李沐 供图

图为实践团浏览红旗渠全貌。通讯员 金子琳 摄

图为实践团在分水闸参观。通讯员 金子琳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青年洞前合影。通讯员 胡梦斐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5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3月27-28日,文法学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为期两天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在读书…… 程潇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赴周口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3月27日至28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长助理李帅军的带领下,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松梅及辅导员代表崔征、牛科伟组成招生宣传工作组,赴周口开展高考招生宣讲活动。在周口市淮阳区实验中学,该…… 牛科伟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筑牢作风建设根基——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 郝鑫蕊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四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会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2025年3月27日上午,…… 张欣茹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罗艳娟一行赴平顶山学院考察交流

3月26日,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罗艳娟带队,率学院教师代表一行4人赴平顶山学院文学院考察交流,重点围绕师范专业认证、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及实验室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冯莉娟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文心悦读|探索心灵奇旅,共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为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养,培养阅读习惯,打破社交壁垒,实现自我成长,和悦·心语辅导员工作室于3月26日晚7点在综合实验楼520活动室成功举办“文心悦读”文化沙龙。本次活动以经典心理学书……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青协志愿者走进树德外国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小讲堂

为深入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理念,助力构建平安校园,3月27日下午,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法学院分会携手树德外国语小学,为四年级一班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知识小讲堂”主题课堂……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举办招新面试

为进一步完善宿舍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美丽的宿舍环境,提高宿舍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宿舍管理委员会的榜样作用,切实提升学生宿舍环境与生活体验,文法学院于3月26日在学院楼B-213举办大学生宿…… 刘雨欣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最新发布

大学生走进乡村振兴感受农业发展
大学生走进乡村振兴感受农业发展2023年7月1日星期六,正值建党节,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常州市超群生态园,感受大自然,深入了解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切身了解身边乡村振兴的实…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绘“游鱼”之形,体会非遗之美
大学生网报湛江8月19日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见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
青春志愿,护河长青
青春志愿,护河长青为充分发挥瑞金市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青春力量助力我县“优化河湖生态环境”。7月16日,共青团瑞金市委、瑞金市红都义工联合会组织…
艺术点缀乡村,共创美好佳园
7月7日~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一队来到赵棚镇。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我院组建并分配了一支13位学生的队伍,来到赵棚镇进行墙绘活动。…
万物生存依靠地,粮食菜果养人家
万物生存依靠地,粮食菜果养人家。土地是农村宝贵的资源,土地流转将使农田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土地经营效率。7月9日,河南科技大学豫践土地·绿野千里实践团前往安阳市滑县等地了解农户土地流转相关情况。…
西科学子三下乡:谱写乡村篇章,奏响振兴乐章
陕西榆林8月19日电(通讯员甄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史铸魂弘文育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于7月22日,前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少年儿童心向党.关爱守护伴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努力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期重要的历史责任,深植丰富知识、深厚文化,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8月18日,共青团瑞金市委、瑞金…
大学生走进乡村振兴
大学生走进乡村振兴2023年7月1日星期六,正值建党节,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常州市超群生态园,感受大自然,深入了解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切身了解身边乡村振兴的实例。身为大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援梦胡杨志愿服务队携手小朋友走进红色历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援梦胡杨志愿服务队携手小朋友走进红色历史(通讯员:杨思杰)日期:2023年7月13日,新疆博乐县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援梦胡杨志愿服务队的活动中,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一同聆听老党…
四川学子三下乡:宣传节能减排,宣传防汛抗涝活动
为贯彻落实“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理念以及开展防汛知识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普及防汛救灾知识,西南石油大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