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普满将军城,声传红安情

来源: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作者:李畅 李雅 蔡学敏 李脉瑾

普满将军城,声传红安情

7月10日,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赴红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小分队来到了将军故里红安县,此次三下乡小分队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突显红安革命文化特色,结合二十大精神,紧扣两个重点:一是将普通话与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融合创新,挖掘二十大精神与红色文化的结合点,促进乡村文化觉醒;二是结合师范文化及专业特色,解决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在推广、教学普通话的同时进行红色精神教育,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1.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第一天,文学院赴红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小分队来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走进纪念园,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高耸入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站在纪念碑前,小队员们仿佛听到了昔日战斗的号角在风中阵阵响起,历史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红安人家喻户晓的《黄安谣》也被记录在碑的背后。

伴着骄阳,小队员们借此机会深入纪念园,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馆以及董必武、李先念等革命先烈纪念馆。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小队员们回顾了革命先辈们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感受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以及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图为纪念园烈士墙。通讯员 李脉瑾 摄)

最令小队员们震撼的就是这面刻满烈士姓名的烈士墙,上面醒目的“140000”是无数红安家庭对革命的全力支持,是红安人民对革命的无私奉献,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红安人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事迹值得所有的后人铭记。

烈士精神永不泯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经过这次活动,小队员们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红安这片英雄的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革命精神将永被铭记,发扬光大。

2、寻访红色基地,感受峥嵘岁月

接着,小分队成员去到革命重镇七里坪,在此参观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遗址——长胜街、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交流,实地体验红色教育。

(图为小分队成员参观革命根据地遗址。通讯员 李畅 摄)

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含悲壮,岭岭铸忠魂是七里坪的红色写照。“千里沃野大别山,风云际会七里坪。”七里坪镇在青山绿水间已经缓缓走过了600多年的时光,一栋栋古老的建筑,述说的是岁月的沧桑,更是传承了近千年的家国情怀,红色的印记留在了这巍巍的青山之中。

这次寻访红色基地,使小队员们感触颇深。想当初,有多少革命英雄为人民而战,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凯歌,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给后人前进的方向挂上明灯,力争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酒在家乡和异地。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鲜有人知,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了人民而奋斗。先烈们抛头频、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

3、追逐红色梦想,高唱经典红歌

活动第三天,小队员们去到许家边村,积极向村民宣讲本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普通话是语言交流的基础,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老年人习惯于用家乡话进行交谈,即使会使用普通话也夹杂着当地的方言口音,小队员们们借此机会,组织了一场经典红歌歌唱比赛,希望用音乐的方式讲述普通话、同时用音乐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

在活动中,各位爷爷奶奶踊跃参加,激情演唱了经典红色歌曲,其中一首简单的黄安谣,短短六句表达了战争年代黄安人民不惧怕、敢抗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活动最后,小队员们拜访89岁高龄的革命老人听他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通过此次活动,小队员们将普通话与红色文化融合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实地体验红色教育,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小分队成员采访革命老红军 通讯员 李雅 摄)

4、心系留守儿童,赓续红色血脉

活动的最后,小分队面对许家边村的留守儿童举行一次以普通话教学红色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微课堂”,在活动中,小队员教授儿童朗诵红色经典诗歌《我的祖国》并向他们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借此契机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结合自身师范专业优势对留守儿童开展义务学习辅导,以及在课后开展手工课锻炼其动手能力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陪伴与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追寻红安精神前进,在实践中体悟着“修能、笃行”校训的内涵,短短数日,受益匪浅。寻访红色记忆,关爱留守儿童,推广普通话,三线合一,队员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不懈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愿普满将军城,声传红安情,让红色精神之花得以在脊山沟壑间绚丽绽放!

(图为小分队合照 通讯员 蔡学敏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6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吉祥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采访多名路人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观是春节得以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

山东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地方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力量。自2015年设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春节后的二月二,都会开展大量非遗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美食和热闹。《礼记·月令》中说“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承华夏千年薪火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与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也让……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

童护智感先锋团前往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开展实地调研

为全面了解校园安全建设现状,推动构建更安全的学习环境,1月25日,山东大学(威海)童护智感先锋团成员李劲前往泉州台商投资…

最新发布

河理学子溯源南水北调工程之参观方志馆
焦作8月19日电(通讯员:李佳阳)为学习并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历程,了解中国几代人“借南水润北方”的伟大构想,谋划,及设计,施工,动迁等甘于奉献的南水北调精神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就和意义,2023年7月9日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激活电子医保卡,志愿服务暖人心
由于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造成申报流程操作不清楚,一直是制约乡镇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工作进程的一大障碍。为了让乡镇老年人跨越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为进一步推进电子医保推广和申领工作进程,扩…
谱写时代华章非遗文化之旅
(滁州,2023年6月27日)一座城市,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却依然在时光的流转中焕发着新的生机。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赴滁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实践小分队”的小队成员们将…
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实践队:青春永不落幕
七月的天气艳阳似火,七月的大地郁郁葱葱,七月的热情激情万丈,七月的我们活力四射。2023年7月15日,是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实践队来到湛江硇洲岛谭北小学的第十四天。转眼间,三下乡行程已接近尾声,活…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简介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隶属于临清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馆名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共有序厅、生平事迹、碑刻展示、书画题词和音响播放厅五个部分。通过文字、图片、照…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忆往昔峥嵘岁月,悟爱国主义精神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宣讲团于8月18日在平顶山开展了观赏红色电影与探访革命前辈的活动。活动以“学…
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
1944年四五月间,豫中会战爆发,蒋介石嫡系、“中原王”汤恩伯部几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几十天时间就丢掉了大半个河南,开豫桂湘大溃败之始。当时,辛亥元老、中共南方局领导人之一的董必武董老感慨战局,写了…
岁月如梭,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
岁月如梭,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八月十七,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去去看一看我们城市的发展变化。(千年古县,厚积薄发)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济水》中记载:“县有防垣,故县氏之。”垣即为墙,因有防垣,长垣…
火炬传承,红色印记——巢湖民歌传承
2023年7月1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银屏镇“探寻巢湖民歌的红色记忆”实践团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银屏镇进行红歌调研,并在调研后去往花山小学进行红歌的传唱与历史的宣扬。七月的骄阳挥洒我们的汗…
走数农融荣之路,共谋产业育新之道 ——赴缙云县“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而发展乡村产业就必须走产业融合之路。为了顺应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战略目标,2023年8月15日浙江工商大学“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赴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