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微爱乡村振兴研知社江苏盐城分队队员在盐城大丰区健康东路的大丰博物馆进行深入了解,7月23日由凡阳、蒋思语、陈子叶、郑嘉怡展开线下活动。博物馆里不仅陈列着从宋到今的展品,还有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用具和人物。
首先,我们了解了盐城名称的来源。旧时盐民,称灶丁、盐丁、盐户,盐城一带又习惯称煎丁。是中国旧时盐役和灶课的承担者。大丰地域和地名的变迁也和盐业生产紧密相连。如“团”,是明万历以前的盐业生产单位;“灶”,旧时煎盐所用的煎灶;“鳖”,煎盐的器皿;“锅”,预热卤水的器皿;后来,在盐灶周围住户多了,发展成村庄,“团”“灶”“鳖”“锅”名便成了地名,像西团、八灶、关北灶、沈灶、叶家锅等地名便一直沿用至今。接着,我们知晓了清末实业家张謇。在张謇的倡导下,通启海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纷纷自觉自愿地迁徙到地多人少的苏北沿海各盐垦公司。我们还看到了充满历史痕迹的郢爱。2007年4月大丰刘庄镇友谊村出土21枚金币大小不等,厚度相同,上面戳盖方篆体阴文“郢爱”印记的金币,计重175.1克。这批郢爱已成为盐城市第三件套一级历史文物,同时填补了大丰馆珍藏一级历史文物的空白。它们不仅对研究战国货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探讨大丰的成陆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博物馆的充分了解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大丰的历史,并向部分愿意了解历史的当地小初学生进行了讲解。我们通过PPT的形式,向金墩小学和盐垦初中的学生对施耐庵、张謇进行了介绍。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而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南通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同时我们还向他们讲解了日晒成盐的过程,细致地讲解了包括滩晒、板晒、采卤、制盐的四步过程。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了解,对当地的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不少人决定和朋友或家长一起也去博物馆见见历史的痕迹。
历史的传承不是靠一代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代代相承而薪火相传的。我们青年一代肩负时代的使命,向少年一代宣扬中国文化和展现中国智慧。这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知识,丰富个人见识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增加中小学的知识储备,使他们为了中华崛起而更加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7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