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担当。为了将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落实于教学日常,提高课堂效果。同时提高师范生技能,巩固高校教师具备丰厚牢固的知识基础,培养引导他人探索真理的能力。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芜湖小学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5日,进行“有丝分裂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为完成“有丝分裂”模型准备了卡纸、各色扭扭棒、剪刀、胶带及笔等工具。而为“植物细胞模型”准备了各色黏土以及卡纸。同时还提前温习了有丝分裂的相关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特点和植物细胞特点。而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与植物细胞特征则成为上好课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好相关知识,就需要使用“有丝分裂”的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直观,让学生更加理解相关知识。
接下来就是制作模型的过程。对于“有丝分裂”模型,团队成员首先在各卡纸上用笔勾勒出各个阶段细胞的大致形态,并进行标注。再用笔画出对应的染色体的形态。使用不同颜色的扭扭棒,用来区分不同染色体。将扭扭棒旋转摆放成各种时期的染色体形状,进行备用。同时要注意,有丝分裂为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要相同。
最后,就是对有丝分裂模型各个部分进行组装,完成模型的制作。将制作好的特定形态的染色体粘贴在对应卡纸上的细胞图形中。
图片1团队成员制作“有丝分裂”模型
图片2制作完成的“有丝分裂”模型
对于“植物细胞模型”,团队成员首先在卡纸上,利用黏土增强底板的支撑性。利用黏土颜色的不同来区分植物细胞不同的器官,用灵巧的双手将黏土进行揉搓,捏成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各种器官的形状。最后,再将各部分结构的黏土进行粘连,组装到准备好的卡纸底板上。在每位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图片3团队成员制作“植物细胞模型”
图片4“植物细胞模型”成品
在制作完成之后,一位团队成员在采访中说道:“在完成模型的过程中,收获到了很多,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共同团结合作能力,很有成就感,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这次活动,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师范生的自制教具能力。
图片5团队成员合照
如今,教具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在实际课堂中去,更多的教师注意到教具的重要性。教具教学拓展了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习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对于学生而言,使用教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增强了记忆和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而使用教具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青年人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芜湖小学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决心不止在言语上,更落实于实践中。他们利用师范生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将专业能力与乡村教育基础振兴紧密联系,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前途相关联,希望以微薄之力,帮助乡村基础教育的振兴。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也不断成长,收获满满;所遇到的问题,也在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下,一一得到解决。虽然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芜湖小学期社会实践团队将以此为人生新的起点,带着这段美好且有意义的回忆,带着感动与思考启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7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