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民歌风采,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8日电(通讯员吴雨欣)
为了解巢湖民歌的悠久历史与发展,深入探索巢湖民歌的红色精神,更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巢湖民歌。2023年7月1日,在指导老师汤重、徐频频的带领下,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银屏镇“探寻巢湖民歌的红色记忆”实践团赴银屏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巢湖民歌调研。采访了当地的两位巢湖民歌传承人黄蓉霞、陆成保,听他们讲述了巢湖民歌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认真听两位老师介绍巢湖民歌发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锦秀供图
巢湖民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尧舜禹时期,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民歌之一。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巢湖民歌纯真质朴、顺口自然,富有浓郁的巢湖地域特色、生活情调和哲理,是巢湖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寄托思想情感的真实体现。但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人民日益丰富的生活,巢湖民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领略巢湖民歌的风采以及传承巢湖民歌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2023年7月1日,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银屏镇综合文化站,团队成员们在此与黄蓉霞、陆成保两位巢湖民歌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黄蓉霞老师与实践团的成员们讲述了自己与巢湖民歌的故事:黄老师自幼就展现出了学习巢湖民歌的天赋,不仅天生就拥有一把唱民歌的好嗓子,还在学民歌的速度上快于常人。黄老师还提到了“打歌头”,“打歌头”就是人们在农作时,为了缓解疲劳,众人便会在田间唱起歌来,而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有一个人带头去唱,然后再一个接着一个的演唱,一般来说是3-5人为一组,但更有甚者是十人为一组。时光飞逝,转眼间黄老师已到古稀之年,但她并没有放弃传唱巢湖民歌,依然在为发扬巢湖民歌而努力。
图为黄蓉霞老师向实践团讲述自己的经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锦秀供图。
陆成保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在生产队时唱巢湖民歌的经历,还讲述了栽秧时的有趣经历,并向实践团展示了如何唱龙船号子,其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陆老师还提到了旧时划龙船的风俗习惯——挂红,指的是将一块红布挂在竹竿之前,慢慢地晃动,表示对宾客的欢迎。往往红布里会包着烟、酒、糖果等礼物。与挂红一起的还有鞭炮。每次看到这种鞭炮与挂红齐摇的情况,船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岸边的呼声、龙舟上的吆喝声与鼓声、划水的声音形成了大合奏,好不热闹。整个气氛被炒的热闹与红火,所有人都鼓起了干劲。陆老师最后还给众人展示了最近新学的黄梅戏,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深领会到了民歌文化的魅力。
图为陆成保老师向实践团成员演唱黄梅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雨欣供图。
通过对两位巢湖民歌传承人的采访,实践团成员逐渐被带回两位老人从前身处的时代,随着他们的讲述,一个个画面接踵而至的出现在众人眼前,实践团成员们深深的被巢湖民歌所熏陶,同时也被两位老人对巢湖民歌的热忱所打动,也让大家心中传承和发扬巢湖民歌的决心变的更坚定。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七师在巢南银屏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军民们朝夕相处、休戚与共,创作了一首首军民情深的革命民歌,如《军民本是一家人》、《新四军好比一条鱼》、《一把白菜心》等,深深的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精神、团结精神。为了探寻民歌中蕴藏的红色基因、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前往银屏镇革命老区展示馆。展厅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巢县人民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声援“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创建党的组织。银屏儿女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黄蓉霞老师提到过的《南山来了新四军》的曲谱,在徐频频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高声演唱《南山来了新四军》。曲调雄浑有力,旋律高昂悠长,生动地表达出了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士气和斗志。
图为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演唱红色民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锦秀供图。
巢湖民歌是巢湖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形式的形成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结果,它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继承和弘扬巢湖民歌,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研究巢湖民歌史,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可以探寻巢湖历史变迁的踪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挖掘、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巢湖民歌,有助于对巢湖民歌的研究和传承。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革命老区展示馆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锦秀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8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