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弘扬塞罕坝红色精神,谱写新中国绿色篇章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2023年8月20日电(通讯员 涂亮亮)8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微光成炬,数写时代”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对当地的红色景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与学习。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赓续塞罕坝红色精神,谱写新时代绿色新篇,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并且做出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上图为专家在考察曾经荒芜的塞罕坝时发现的一棵年逾200岁的“功勋树”,它成为“塞罕坝能种树”的重要标志(上图为资料照片)。
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向全中国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在1961年,林业部决定在荒芜的河北北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因此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半个世纪以来,河北塞罕坝国家级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红色精神。
图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涂亮亮摄)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刚踏进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映入眼帘的就是它那极具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彰显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热情与美丽,让人对保护区内的壮丽景观更加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图为塞罕坝国际级自然保护区内标语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涂亮亮 摄)
当我们驱车进入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块鲜红的标志牌上写着:“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看到这句话,让我们内心澎湃,并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要弘扬塞罕坝红色精神,谱写新中国绿色篇章。
图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景观塞罕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涂亮亮摄)
塞罕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景观,塞罕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层八角,仿古建筑,被称为“绿色明珠”。塔内设步行梯和电梯,并且能同时容纳约100人。登上塞罕塔,在不同的季节都别有一番风味,千里坝上,万顷林海尽收眼底,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塞罕坝的壮丽美景,感叹塞罕坝红色精神的“绿色”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图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场林海景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涂亮亮摄)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精神,是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的创业之路是赓续红色精神,发展绿色之路。绿色,浸染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红色精神沁入了中华大地上每个人的内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5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