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3年8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固本宁邦探三农,村兴梦就创未来”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走访济宁市鱼台县王庙镇大奚村,探索当地把“小木耳”如何做成“大产业”助农增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
在走访前,队员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前准备了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队员们分为两个小组,于上午8点左右分别从村里的不同方向出发开始调研。队员们在走访过程中,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交流。第一组队员主要走进大棚和合作社,围绕木耳如何生产、如何销售等问题开展。第二组队员主要调研当地居民,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种植木耳的家庭较多,所以调研的问题主要围绕木耳的种植以及对当地近些年发展木耳产业后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变化的感触。
片片“金耳朵”鼓起农民“钱袋子”
朵朵木耳似花开,木耳朵朵似云来。这是对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的最生动的描述。走进大奚村的毛木耳种植大棚里,一排排菌棒上毛木耳肥厚光亮,长势旺盛,煞是喜人,工人们正忙着装袋入库,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实践队员第一步便是了解了毛木耳是如何种植的。实践队员对合作社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对种植方法进行的实地调研,“在种植前用石灰、硫酸铜等物质对种植土进行处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其次,种植的木耳使用优质菌种,在种植时,注意排水、通风。”实践队员亲眼看见一朵朵发亮的木耳,看见一个个忙碌采摘的身影,听见一片片欢乐喜庆的嬉笑声,无一不彰显出木耳产业圆了大奚村几代人的致富梦,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光彩。
抱团取暖打造产业品牌
王庙镇毛木耳种植逐步形成了以大奚村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种培基地,看完了毛木耳大棚种植,实践小队兴致勃勃地来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马汉友亲自带领实践队员参观,耐心地答疑解惑。通过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王庙镇毛木耳产销早期也经历了不少的磨难,传统毛木耳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市场分散,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质量难保证,广大种植户以销售初级毛木耳干鲜产品为主,没有定价权,自然也丧失了话语权。马汉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一个冲出来要带领大家走规模化发展路线。初期入股的少之又少,随着马汉友和大奚村干部的动员,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逐年扩大规模,带动了全镇种植户千余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由于在市场上抱团取暖,“王庙毛木耳”逐渐有了话语权,广大种植户在销售毛木耳时底气更足了。每到毛木耳销售季节,合作社都会根据市场行情、种殖成本和国内形势公布指导价格,社员随时都能掌握市场行情,结束了原来无序竞争的不良局面。“目前我们这个合作社,毛木耳菌包可实现年利润千余万元,可带动周边村千余人就业,我们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在从事这个食用菌产业,产品远销福建、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马汉友高兴地同实践队员说道。实践队员深受感染,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敢为敢做、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的人。
走访入户察实情,改革换新活水成
为了全方面听民声,知民意,另一组实践小队在大奚村周边进行走访调研,走向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在考察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许多村民从开始对乡村改革、精准扶贫的不信任到夸赞乡村振兴政策好并积极参与其中都有一段背后的故事。在一座大棚门口,社员王二华和妻子正忙碌着。当问及种植毛木耳的效益如何时,他喜笑颜开地说道:“我今年种了5个棚(毛木耳),一个棚大概能挣4万块钱,这样一年下来能挣小20万呢!”乡村振兴办得好离不开乡村工作者做好乡村振兴领头雁,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抓班子带队伍,赢得群众的支持与夸赞。
经过此次走访调研,见证了大奚村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实践队员深刻的体会到木耳产业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村民脸上的笑容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满足,领悟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要传播好乡村振兴的故事,撸起袖子加油干,书写时代新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