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寻访红色地区,着眼乡村发展

来源: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吴国孟

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探寻红色乡村地区的发展道路,7月10日,兰州大学赴陕西红色地区学习党史和乡村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延安市以及榆林市绥德县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郝家桥村展室等地,聚焦当地红色文化发展,从中学习红色精神,同时深入探寻红色乡村地区的发展道路。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炎炎夏日下,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宽阔的广场中间巍然耸立着毛泽东铜像,其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实践队员不禁感叹革命先辈的意气风发。步入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中共中央入驻延安、整风运动、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等重要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枪炮前,实践队员们仿佛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看到了当年的战场硝烟,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在实践队员们心头一次又一次打上深深的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参观延安精神这一主题时,张思德精神深深拨动了实践队员的心弦。在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在执行烧炭任务时所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中,牺牲时年仅29岁。作为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延安革命纪念馆,如一面沉静的镜子,将党的艰苦奋斗、初心使命映照其中,是一个独特的窗口,让实践队员透视党的历史,深入感受党的初心和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党史

寻访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精神的摇篮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同时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杨家岭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运动,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杨家岭因此也成为了延安精神的摇篮。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接下来实践队员们进入杨家岭旧址,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大礼堂,目前礼堂的内部依旧按照七大的原貌进行布置和陈列,即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仍能感受到礼堂的雄伟壮丽,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中共领导的旧居,走进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生活过的窑洞。狭小的窑洞和陈旧的家具生动的反映了老一辈领导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让实践队员为之动容。

一孔孔窑洞、一张张照片,带领着队员跨越历史长河,回顾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吃苦耐劳和不懈努力,而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将激励着实践队成员奋发图强、砥砺前进。

赴往郝家桥村—乡村发展道路的探寻

郝家桥村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深处的乡村,早在抗战时期,郝家桥村便是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村,如今更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效。

实践队员乘车经过一段大桥,宽阔崭新的柏油马路旁便是依山而建的郝家桥。近年来郝家桥村充分依托优势红色资源,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加强传统村落革命老区建设,以“红色教育+干教培训+三产服务+果蔬产业”的发展思路,建成一系列红色教育基地。在参观的途中,实践队员发现村口大树下担任红色讲解员的是一位老人家,老人家名为村民马兴业,每天都要给过来学习参观的游客宣讲党的政策和郝家桥村的发展历史,实现了村门口就业。“山沟里把温棚建,荒山变成花果园。修学校幼儿园,给老年人修个幸福院。两不愁三保障,家家户户过小康。千年长来万年长,永远不忘共产党……”马兴业以顺口溜的形式讲述了郝家桥村如今的全新面貌。

图为村民对游客宣讲

村民们与村集体经济社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充分利用闲置下来的土地,发展村中产业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不仅如此,郝家桥村同样致力于完善村子服务体系,村中的互助老人院让村中老人吃上便宜实惠的饭菜,村卫生院更是让村民做到“小病不出村”。“跟着党走,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没有党的政策方针,就没有郝家桥村如今的景象!“村中老人感慨道。

图为队员采访村民 中国青年通讯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非易事,乡村的发展也亟需注入新鲜血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点亮理想之灯,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积极投身于基层和第一线,担当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6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7月23日队长团邓颖欣心得

7月23日心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是《童年》里的一段歌词,也是后天我们文艺汇演的一个表演节目。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出现在……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后勤组陈嘉雯心得

三下乡心得7月23日早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五星红旗的情况,飞粤社会实践队在7月23日开展了“五星红旗的美术课”,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画国旗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了解,并加强培……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阮驭锦心得(1).doc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三下乡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今天更是已经上完课最后一堂课。他们依然如此调皮捣蛋,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走……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郑剑鑫心得

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二,今日是飞粤实践队第九日三下乡,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今日是最后一日开课,孩子的热情依然宛如骄阳。去乡村支教,一直都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环境的艰辛……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队长团崔子怡心得

7月23日,副队长崔子怡又是打杂的一天,上午和美术傅老师一起给孩子们画了一些小人物,然后把孩子们的画剪下来,贴在了好看的只纸盘子上,还给他们写了寄语,因为怕孩子们开了学,收不回……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李秋漫心得

短短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今天已是7月23号,是我们支教组结课的一天。明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今天是最特殊的日子,小朋友们今天也格外的认真。他们可能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天给他……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何丽曼心得

匆匆忙忙,到了支教的第九天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大巴车第一次开进芷寮村时,被这条村的富有震撼到;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芷寮小学,那时的我,惊叹于它的设备齐全,简直比我家乡镇上的……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钟琪琪心得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来芷寮小学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九天。今天,是我们给这里的学生上的最后一天课。明天是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彩排,后天文艺汇演结……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赴”革命基地,“探”红色足迹,“悟”时代精神
为探寻革命足迹,纪念七一建党节,深化主题教育,扎实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在社团指导教师秦晨晨带领下,前往安徽省定远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探寻红色足迹…
杞柳梦振兴梦,多元产业促发展
乡村欲想振兴关键在于产业之振兴,而不同村镇必然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产业发展情况,响应国家号召,2023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固本宁邦探三农,村兴梦就创未来”实践队成员…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感悟
今年7月,我参加的三下乡活动在23号正式开始,我们去往了熊家河村开展了很多活动。其中搬玉米感触颇深。在烈日下搬收玉米,着实是对人的一种考验,一种锻炼。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玉米地辛勤劳作吴冰供图农民是朴…
赴南京地古韵非遗调研团
为了弘扬文化青年探索行动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月28日,滁州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组织前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进入博物馆后,我们开始依次学习…
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
大学生网报滁州8月20日电(通讯员杨新毅)为探索和宣传滁州历史文化,体验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滁州科文探索小分队”于7月3日开展了以“走进博…
推动乡村振兴,攀画美丽乡村
2023年8月3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助乡村振兴,以及为号召青年一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现鼓励广大青年学生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抓手,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振兴…
安徽工业大学:践行爱水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安徽工业大学:践行爱水行动,推动绿色发展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8月10日(通讯员胡彬芮)国之栋梁不可无,生命之水不可枯,水是生命之源,不可或缺。但生活中浪费水源的现象不胜枚举,为让更多人明悉水资源的紧…
奔赴红色中分,共话乡村发展
2023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暑期实践活动拉开序幕。由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组成的一支“三下乡”队伍奔赴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中分村进行暑期调研。安徽师范大学是中分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此次暑期实践,学生围绕“红…
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家校联合共助成长
前言:“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为了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指示,且正值农忙时节,农民们正在紧张抢收抢种,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萤萤之火,点亮七月
大学生网报苏州8月20日电(通讯员吴頔)蝉鸣七月,万物葱茏,万众期盼的暑假也正迎面而来。“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暑假的意义对于每一位小学生来说都是提升自我的好时机。因此,为了给孩子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