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巍巍银屏功勋永著,光辉先烈英名长存

来源: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新四军记忆追溯小队成员 马滢

盛夏的正午,实践团来到了一处绿茵密布之地共享一片清凉。微风习习,暑期的燥热慢慢消散。路上偶有鸟鸣入耳,行人轻谈,气氛愈发静谧……

十几分钟后,队员们驻足,终于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银屏山。

首先去参观的是大岭村白云庵。如今的山野里绿茵依旧,但多了现代的元素参与其中。曾经新四军第七师开垦的梯田如今大多换了面貌,迎接客人的是那小桥流水与农家生活体验之乐,这也未尝不是以另一种方式让梯田“复活”。曾经的梯田为这里的人民提供饱腹之养,如今的景区为这里的人民提供生计之路,新四军战士们的功绩再一次以新的方式呈现。

告别大岭村白云庵,队员们来到了银屏仙人洞。

仙人洞是一处天然石灰岩溶洞,溶洞长1200米,上下落差30米,经上亿年的地下水溶蚀缓慢发育所形成。溶洞分为白洞和黑洞。白洞宽敞透亮,气势壮观;黑洞曲径通幽,深不可测。洞中钟乳奇绝,怪石神妙,滴水润壁,泉水淙淙,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宛若地下迷宫,令人目迷神醉。

仙人洞还见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银屏山区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在银屏山区建立,并以银屏山为屏障和依托领导军民抗日,开展抗击日伪军“扫荡”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杨杰领导巢无工委进入银屏山区,成立巢无游击大队,开展山区斗争,配合解放军解放了巢无地区。1947年8月,巢无游击大队作战组长董全福,为掩护二十多名游击战士突围,在仙人洞壮烈牺牲。

进入洞内后,队员们无不为之感叹,既是因为石笋的千奇百态,又是因为那样的环境下新四军战士们的伟大贡献。曾经的洞中一定是黑暗潮湿的,不同于如今彩灯的照映,那时的环境竟能让战士们隐匿于此,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地与敌军抗战。兵工厂,藏枪洞……这些全是在那黑暗潮湿的洞穴里。厚重而陡峭的石壁让人忍不住联想曾经的艰辛经历。

巍巍银屏功勋永著,光辉先烈英名长存。为了纪念银屏山区的革命斗争历史,缅怀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1989年,巢湖市委、市政府竖立了仙人洞革命遗址纪念碑,让仙人洞这处重要的革命胜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景点。如今,银屏山上竖立的仙人洞革命遗址纪念碑,提醒着后来人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离开仙人洞,团队查阅了新四军第七师在银屏山的那段历史,无不被新四军战士们攻坚克难,英勇无畏的品质深深震撼。团队成员们将不断发扬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这段历史。

伫立在历史的风口,回顾战争岁月,遥见庐州儿女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红土地上冲锋作战,挥洒热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的背后,是一处处深深的革命足迹。

一堵小院墙、一个村庄、一架桥、一个洞、一座山……革命的星火在这片红土地熊熊燃烧。而一些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址,很多曾经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历史却将它们推向革命浪潮中,浓墨重彩书写出中国红色书卷光辉的篇章。

拉开时光之窗,走进这一处处红色革命旧址,我们仿佛看到战争年代弥漫的硝烟,听到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呐喊,感受到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那一处处红色遗址,是永不熄灭的革命精神,是催人奋进的战斗力量,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0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最新发布

安徽大学寻迹绩溪实践队前往绩溪县汪氏宗祠进行实践
为深入了解绩溪县的红色文化,感悟绩溪县的红色历史韵味,7月23日,实践队来到了绩溪县伏岭镇德锦村村中央的汪氏宗祠。坐落在德锦村的德锦汪氏宗祠,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砖木结构,粉墙黛瓦,是典型徽派建筑,…
防治肺结核宣传:我们共同行动,守护健康未来
近年来,肺结核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加强对肺结核的防治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2023年7月西安培华学院青歌志愿服务队青年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走进宝鸡市…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 感悟中共历史,传承先辈精神
2023年7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匠心社会实践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探寻红色记忆的道路上。北山街44-49号,面朝西湖的一个安静小院,院内建筑中西合璧,内部曲径回廊、古木葱茏,留有吴昌硕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
各族人民肩并肩,心连心
中国是个团结友爱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爱的民族!而我很幸运的出生在这片土地,健康快乐的成长生活在这片辽土上。这片土地聚集的不仅仅是56个民族,汇聚的更是56种热情,56种希望,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重庆三峡学院学子三下乡:宣扬红色文化、身临其境务农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湖北学子三下乡:品味诗歌之美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
安徽学子三下乡:民族团结一家亲
安徽学子三下乡:各族人民一家亲,民族精神代代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所说,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亲。中华民族能够创造现在的辉煌历…
助力乡村振兴,挥洒青春力量
响应政策号召,助力乡村振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希望之星”志愿服务队积蓄青春力量,来到基层一线,赴京山市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希望家园”,开办希望课堂,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下…
安徽大学学子前往绩溪县烈士陵园进行参观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7月24日,寻迹绩溪实践队来到了具有红色历史的绩溪县家朋乡。“家朋乡”原名“磡头乡”,为纪念许家朋烈士,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改名,并修建许家朋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渭华起义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7月17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举行了听取导游,志愿者讲解渭华起义红色革命党史。并且采访当地老党员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经历者的视角,重现了那段红色辉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