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杭州6月27日电(通讯员洪晨昱),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地实施,推动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赴浙江杭州市塘栖镇“访枇杷古镇,求振兴之道”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2023年6月26日至2021年6月30日)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前往了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镇实地走访了杭州西太洋塘栖枇杷开发有限公司、塘栖枇杷生产合作社、塘北鲜果种植基地以及临平区人民政府等在内的4个企事业单位,深入了解当地枇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当地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以及政府对当地特色枇杷产业的扶持政策并了解近年来枇杷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
实践队参观塘栖产业博物馆 洪晨昱 摄
传承创新,拓展延申产业链
华中科技大学杭州6月27日电(通讯员洪晨昱),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了杭州西太洋塘栖枇杷开发有限公司, 杭州西太洋塘栖枇杷开发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畔东湖街道姚家埭村。公司创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优质企业,公司秉承“质量求生存、服务争市场、创新促发展、信誉树形象”的经营宗旨,坚持 “以质取胜、以诚取信”的经营理念,企业上下,竭力把塘栖枇杷花茶产业做强做大。实践队在公司总经理李加荣先生的带领下对该公司进行问访,以枇杷花茶的研发和市场为例,着重研究枇杷及其衍生产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背后的产业链条和深层逻辑关系。
实践队在西太洋公司听取刘经理讲解枇杷花茶 洪晨昱 摄
在李总经理带领下,我们团队一行人参观了枇杷花茶的制作工厂,他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在枇杷花采摘期间,枇杷花的采摘、加工及枇杷花茶的包装等制作过程,并讲述了塘栖枇杷花茶产业的特色和发展历史。
在生产枇杷花茶之前,企业对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有严格的要求。枇杷花的采摘期限通常在10至11月的花蕾期进行,这时要保证全树有1/3的树枝上无花穗,以保证发育枝的生长。若某个果枝上花穗过多,宜在开花前除去花穗顶部,以控制产量。疏下的枇杷花被精心利用,制作成美味的枇杷花茶。并且枇杷花茶是从农户收到新鲜的枇杷花,当天就送往杀菌处理,不然花的外观就会变黑变质,不适合生产。枇杷花茶的生产要经过杀菌,烘干,包装的制作过程,其中大部分要求工人手工完成,制作工艺复杂。
西太洋塘栖枇杷开发有限公司出品的枇杷花茶有别于电商平台上用质量较低的边角料作为原料制作的低质产品,西太洋所生产的枇杷花茶原理经过精挑细选,属于高端产品。据了解,西太洋公司枇杷花茶销售额逐年增加,从十几年前的几万,一直增加到现在的300万左右,年销量从一开始的8-10吨到现在的几十上百吨。虽然产值看起来不多,但实际上对于小产量小众化的高档产品定位来说,这个产量已经是非常客观的了,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可期。
西太洋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直接带动在册贫困户10余户,带动周边农户超100余户,有效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公司未来将会致力于研学和文化发展,开拓枇杷花茶市场的潜力,作为行业的领头羊走高端精品路线,把握关键技术,带领更多人参与进来,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上下同心,合作产销创未来
同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并参观了塘栖枇杷产业博览馆,通过对合作社的社长的采访我们进一步了解对塘栖枇杷的发展历程、困境以及未来展望。
与合作社社长探讨枇杷产业发展前景 洪晨昱 摄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枇杷作为塘栖当地的特色产业,政府和合作社都为枇杷的发展给出了十分优厚的待遇。政府按吨出售枇杷种植所需要的化肥并给予相应的补贴。然后由合作社集中购买,再分包出售给果农,有效地解决了不同规模种植的需求不同问题,成功在全县实现了化肥的规模经济。
枇杷作为一项生产周期短、生产要求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要发展壮大,又不能做太大规模,尾大不掉。所以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针对当地的劳动力供给大多为短工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规模,并且把精力放在不断精进品种、扩大深加工规模和扩大品牌效应方面。
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因素,比如今年因为霜冻导致枇杷减产到2000多吨,给出相应的应对方案,保证农民权益不受损害,促进全县的经济生产发展。
对于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要注重原产地保护,主要针对肥料问题,与有关机构共同研究对土壤肥力的保护,在不同时间用不同的肥,有机肥和化肥并施,调理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不仅是在生产上,在销售方面合作社也是殚精竭虑。针对果农年收成过多没有办法全部消化的困境,合作社选择直接出面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下所有的积压产品,向外寻找销售渠道。社长更是亲自垫钱进行统一加工销售,依靠政府的补贴政策,保证了全县农民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给出了针对“三农”问题的完美解,其中蕴藏的大智慧值得赞扬。
政企联动,探索发展新高度
社长带领实践队前往塘北鲜果种植基地 吴江铭 摄
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塘栖6月28、29日电(通讯员吴江铭),实践队来到塘栖枇杷生产的第一线,当地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塘北鲜果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针对塘栖枇杷与临平区区域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进行了面对面对话。
在塘北鲜果种植基地,我们参观了解到了针对塘栖枇杷生产种植问题,当地政府和农户联合农业局集聚智慧提出的新思路,新技术。(1)针对当地枇杷的冻害问题,引入了温室大棚技术,有效提高了抗霜冻能力;(2)针对性的,有意识性的培养优质枇杷品种如白沙、大红袍等,都为园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3)对枇杷不同生长周期的不同需求,施加特定配比的肥料,施用有机肥,保证枇杷的品质和产量。
实践队在种植基地听取蔡技术员讲解大棚的优势 洪晨昱 摄由于枇杷培育周期长、难度大,短期内种植规模,种植品种等基础方面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未来几年内枇杷果园的发展主要还是要提高技术力,把重点放在技术提升上,继续发展改进枇杷种植的大棚技术、化肥技术、防害防腐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量。同时与时俱进,还要考虑以后向更精密的机械化方向发展。
枇杷基地的枇杷树 洪晨昱 摄
随后,我们在合作社莫社长的陪同下来到塘栖镇人民政府,采访了临平区区域发展副主任马主任,我们采访主要围绕具体政策、经济效应、未来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展开。
实践队在塘栖镇人民政府采访 洪晨昱摄
枇杷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作物,政府一直将其作为振兴当地农业的经济产业在做,每一届的领导班子都很注重枇杷产业的的发展。
枇杷节内容每年丰富,通过“政府搭台、枇杷唱戏”,开展枇杷“线上+线下”营销系列活动,逐步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枇杷节的丰富和开展,塘栖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省市领导以及客商前来观光并进行商贸洽谈活动,极大的增加当地果农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在2023年的枇杷节,塘栖接待了80.11万人次的游客,获得了18807万元的营业收入,其中:枇杷釆摘和现场销售收入6850万元、电商、微商渠道销售收入5316万元,餐饮(农家乐)销售收入7383万元。快递发单101030单。
近年来杭州一直在进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部分农用地被征迁利用为公用地来建设工业开发区,临平区政府及时给出对策,新增两个大的枇杷种植园区,新增枇杷园面积2000多亩,保证枇杷种植面积。并且对枇杷种植给出适当的补贴,每亩补贴3500元,还有每株白沙幼苗补贴5元,极大的提高了果农们的生产积极性。
政府十分注重枇杷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以枇杷产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
扶持不只是闭门造车,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也没有忘记加强宣传,扩大塘栖枇杷这个品牌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从1999年至今,塘栖陆续获得了杭州市优质农产品展销暨新技术新品种交易会金奖,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枇杷蜜之乡”称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拥有了全国性的产地品牌,“塘栖枇杷”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习总书记一直在提倡节俭,政府积极给出相应对策,将枇杷销售更多地转向线上,借助电商经济的这股东风,塘栖枇杷在全国一炮而红。
在采访的最后,社长还专门指出,农业是兴国之重,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地方政府作为战略的领头羊,需要做到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工作都要为人民服务。只有拥有这样的觉悟,政府机关才能长久,地方经济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实践感悟和思考
本次社会实践的实地考察活动在6月30号正式结束。从6月27日到6月30日这几天里,我们拜访了相关企业、果园到政府,至下而上的了解了栖塘镇枇杷产业的发展历程以至于现在的繁荣昌盛。毫无疑问的是,栖塘镇枇杷产业是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优秀的成功案例,依托当地种植历史悠久的枇杷产业,促进携带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因地制宜,紧随中央脚步,响应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中,探索出了一条有效优质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我们在当地实地考察的同时,感悟着乡村产业振兴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创新,从塘栖镇特色枇杷产业的建设经验中出发,为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中进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希望不仅是栖塘镇,全国各地的乡村都能像栖塘镇一样,能以特色产业为翅膀,以政府政策为动力,一举升天,实现从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目标。
实践队在枇杷基地合影 洪晨昱 摄
华科大经济学院实践队周明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