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启承”寻找非遗传承实践调研团|《承古洄衿》龙泉青瓷——22服设二班团支部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作者:22服设二班团支部

“启承”寻找非遗传承实践调研团|《承古洄衿》——22服设二班团支部

01

龙泉青瓷

——龙泉窑因在浙江龙泉县,故名

具体介绍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顶盛,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传世的龙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间。

龙泉金村窑五代十国时期就是为吴越钱氏烧“秘色瓷”。因龙泉窑曾经是最大的青瓷产地,以至于所有青瓷窑口,都被划为“龙泉窑系”。

龙泉窑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之一 。龙泉器物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零,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并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梅子青釉和粉青釉也是龙泉青瓷中最为名贵的品种。浑厚华滋,厚如凝脂,青比美玉,达到了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

哥窑和弟窑

龙泉青瓷传统上被分为“哥窑”与“弟窑”。“哥窑”出现于南宋中晚期,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弟窑”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被誉为民窑之巨擘。

历史故事:

传说古代时在龙泉曾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造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忌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

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全裂开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

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怎么办呢?只好拿到市场去处理,没想到一到市场,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产生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于是哥窑便由此而闻名天下。而弟弟仍烧造青釉瓷器,质量总是略逊于哥哥一筹,人们称其为弟窑。

02

达人介绍

夏侯文,江西分宜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63年分配至龙泉瓷厂工作。

数十年来,他主要从事造型设计、装饰设计和青瓷烧制工艺的科研攻关,融科技于艺术,取得骄人成就。

1993年他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

2005年他被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龙 泉

瓷 器

青瓷传统:

龙泉陶瓷以青瓷为代表,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窑之一。青瓷是指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采用特殊的烧制工艺,在高温下形成青灰色釉面的陶瓷器物。青瓷釉色多为青绿或天蓝色,釉面晶莹剔透,具有一种清新、雅致的美感。

窑址遗址:

龙泉地区拥有丰富的窑址遗址,这些窑址见证了龙泉陶瓷的繁荣和发展。其中最有名的是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窑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龙泉窑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龙泉陶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中国整体陶瓷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独特的装饰技法:

龙泉陶瓷在装饰方面有独特的技法,主要包括刻花、浮雕、压花等。这些装饰技法精湛细腻,能够赋予陶瓷作品以生动的形象和立体感,增强了艺术品的观赏价值。

多样化的产品:

龙泉陶瓷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茶具、花盆、瓶罐、观音像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青瓷的各种瓶、罐、碗、盘等器物。无论是实用品还是观赏品,都能展现出龙泉陶瓷的独特魅力。

龙泉青瓷生产工序流程

制作过程:

压坯 →注浆→脱模→印坯→修坯→手工修坯→粘接→刻洗→素烧→上釉→刨底→烧成(燃气梭式窑)→质量要求

03

观展心得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了解到了龙泉青瓷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以及文化价值,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的魅力,同时也更加体会到了对于家乡和民族的自豪感。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永不泯灭。

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科学创新,让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追寻中国传统文化,投身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行列中去。

从而激发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外发展,面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东方之美,中华之美。

文案:沈江丽

图片:沈江丽

编辑:陈彩红

审核:罗诗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7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乐教梓楠同受范,丹心一片育英苗 ——访山西省保怀仁市怀仁一中李小芳老师
乐教梓楠同受范,丹心一片育英苗——访山西省保怀仁市怀仁一中李小芳老师李小芳,1996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从教28年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担任高段语文教学工作…
“河”你一起趣调研—烟台理工学院实践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河”你一起趣调研—烟台理工学院实践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今年暑假,我们烟台理工学院的剑胆琴心社会实践团队选择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作为我们的主题。我们深入了解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采取了多种…
“启承”寻找非遗传承实践调研团|《承古洄衿》南京云锦——22服设二班团支部
“启承”寻找非遗传承实践调研团|《承古洄衿》——22服设二班团支部-遗万代古韵“启承,愿弦歌不辍,传千秋薪火,遗万代古韵”寻找非遗传承实践调研团探索云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
滁院学子开展:进乡做宣传,防患于未然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网六安8月21日电(通讯员施跃然)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院学子赴六安市裕安区平桥乡新店村开展暑期防溺水、防诈骗宣传活动。7月6日-7月9日,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实践小分队提前与村委会联系沟通,分成“…
以雕逐梦,巧手匠心助脱贫
拿起锉刀,坐上板凳,绿泽画院的残疾雕刻师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石艺雕刻是绿泽画院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的又一主要途径,相较于制陶制香,石艺雕刻更加适合活动不便的下肢残疾人与聋哑人。2023年7月,山东…
“三下乡”进行时|以健康知识为手,托举幸福生活
“三下乡”进行时|以健康知识为手,托举幸福生活报道日期:7月17日报道地点: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银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实践简介:在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银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南…
【暑期“三下乡”】赴琅琊区弘扬文化实践小分队
滁州有“中国亭城”的美誉,亭文化是滁州文化最显著的标志和特色。滁州古亭始建于南唐、宋初年间,大都建在琅琊山主景区山巅或面向东南方向的高坡之上,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近千余年时间,特别是赞颂…
三下乡:寻电商之道,助乡村振兴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广大青年学子立足于乡土文化之中,从乡村中来,到乡村中去,引导青年在“学业”和“实践”的大思政课中有所学习,有所感悟。…
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 | 绘出美丽家乡,体会美食文化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暑期生活,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热情与动手能力,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前铺村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
巢湖学子三下乡:深挖绿茶之乡文化,响应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了解乡村如何利用当地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巢湖学院“茶和天下—茶文化寻访之旅”主题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6月30日至7月5日在郎溪县大佛山养心谷、凌笪镇下吴村、独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