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下农田的日子还是在上小学,如今借着实践调研的机会,我又和土地有了一次亲密接触,更有了一番新的体悟。
2023年7月30日,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平台型企业包容创新发展,跟随着“南京财经大学-乡村振兴战略下平台型企业包容性创新实践”队,我来到了被誉为山东南菜园,与“宇宙寿光”齐名的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蔬菜种植基地探索这座小县城的“菜富经”。
作为一名异乡异客,我对这个质朴的小县城充满好奇,四处和路边的阿姨老板寒暄,他们大多都是做蔬菜生意的。土路边也种满了菜,绿油油的一片又一片,走几步路就能看见一个大棚。我想,蔬菜已经渗透进了兰陵人的生活中。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目的地——兰陵盛农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掀开门帘,仿佛置身一条绿色的隧道,眼看藤曼攀着支架向顶上钻,翠绿、黄绿、墨绿的叶片密密匝匝。蔬菜沐浴在从天窗洒下来的阳光里,在土壤里排列有序,长势喜人。
随后管理员为我们讲解基地里的设施,这里的温室大棚早已升级为“蔬菜工厂”。配合有灌溉、采光、施肥的设施设备,更高科技的配备有供暖、湿度调节系统,肥料供应机器,流水化的加工线,物联网……现今新兴的直播带货他们也没落下,而且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众多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为家乡产品代言,通过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尤其是直播间的形式,实现了本地特色农产品的上行和外销,日订单可达一万左右。
“资源汇、科技强,则乡村兴,产业优、人才聚,则农民富。”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感受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看着基地里的这些高科技培育出来能够4500万人吃一年的蔬菜,我想,科学赋能与乡村振兴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双向奔赴”。一个个“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科技好成果,离不开科研专家、企业、农民多方共同付出的心血。
经过这次的调研实践,我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小村镇务实努力,扎根成长的蜕变。曾经只是一片黄土平原,而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大地上勤恳劳作,播种蔬果,哺育他们的子子孙孙。让子孙们饱腹之后,便寻求致富之路摆脱贫困。
其中最让我感动是这些高科技也会“因人而异”,依照农民的不同需求和经济实力,依据农民不同的状况,配备有高定版和普适版。让农户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便利,力求每户都不掉队。感受到了高科技的人情味,更启发了我行事应当切身考虑各种情况,脚踏实地的去做,兰陵人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看着在基地里忙碌的身影,细心为我们讲解的管理员,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对这份工作的认真,想要培育出优质蔬菜的责任感。从一粒种子到一颗蔬菜,包含兰陵人真诚的爱与辛苦的汗水。他们每个人都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让振兴不只是一句口号。
回去的道路上,眼前还能浮现出兰陵人谈起土里地里中的蔬菜充满干劲与自豪的模样,这让我不禁忆起小时候看见老家的农人清晨扛着农具到田里劳作的场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看天吃饭”。若是天公不作美,几个季度的耕耘心学都将付诸东流。我仍记得他们看着干瘪、颗粒发黑的玉米棒失望长叹的样子。如今的高科技让天气不再成为限制,农产品的质量上去了,农人的收入也会有保障,我们有了更科学、更高效的农作方式,更有了新兴的销售方式,欣喜之余又添了几分感动。
这段实践经历虽短短几天却弥足珍贵,让我一个久居城市的大学生看到了乡村的新面貌,让乡村振兴不再只是浮于纸上的文字,更让我有了新思考与新动力。我想,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大幕已经打开,是时候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乡村振兴赋能,在实践中创造,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以专业所学服务基层,以青春之笔绘就时代蓝图,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8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