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绿色发展路,生态文明行----2023年暑假拾遗小分队社会实践纪实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拾遗

绿色发展路,生态文明行——2023年暑假拾遗小分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社区的实际落地情况和潜在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拾遗小分队”于2023年7月5日至25日展开了为期20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深入浅出,生态文明思想声闻万里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各个小区、社区及垃圾分类回收服务公司开展。实践队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制作了线上和线下的调研问卷。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员们通过问卷调查、线下宣讲等方式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观察并了解当地垃圾分类的情况。宣传组同学们发挥自身新媒体专业特长,建立全平台媒体账号,通过图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团队的实践成果。

垃圾分类重在源头,要让垃圾分类新时尚具有更强感召力,在全民参与、共同治理中更好融入日常。近二十天以来,经过拾遗小分队的社区调研实践,他们走访了41个小区,采访了近380位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

挺膺担当,新时代青年逐梦前行

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置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体现。成员们分别前往了北京海淀固废发展有限公司、海淀物资回收公司学院路中转站、北京爱分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分拣中心,实地察看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备、分拣中心运行等情况,详细了解再生资源的回收情况。

据北京海淀固废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负责处理海淀区90%以上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海淀区垃圾分类的建设和管理,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悉,该海淀物资回收公司学院路中转站通过建立完善“海淀E回收”小程序,通过系统实时收集经营数据和运输车辆信息等内容,平台实现了数据统计、分析、可视监控和车辆智能化调度管理等功能。大大提升了该中转站可回收物回收处置能力和运营成效。

爱分类公司与街道合作,建立了完善的可回收物收集体系,通过“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和技术驱动,对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中的再生资源进行智能化、规范化、集中化回收。这种模式强化了科技赋能,推动数据无缝衔接,提升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处置水平。

拾遗小分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引导广大居民更深刻地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带领群众认识垃圾分类与个人生活的关系。我们认为让垃圾分类成为绿色新风尚,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还需深入推进,贴近民心;垃圾分类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团队成员也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绿色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8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西农学子三下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温红色记忆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2023年8月15日至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天津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感悟天津革命斗争历史,向革命先烈学习…
大别山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意义
在安徽省六安市中心解放路段坐落着一座庄严的建筑,由左右两块石长方体和中间一块玻璃长方体组成,那是六安人的骄傲,是大别山精神的体现地,那是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别山是我国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中…
相约盛夏,不负盛夏
光阴荏苒,珠流壁转之间,随着我参加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人生因经历而美丽,因实践而得真知,我们应多历练多实践,给自己的人生镶金,才不悔这唯一的青春。我很荣幸可以参加此次邵阳学院赴新…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宣扬民法内核,深入居民生活
6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律博士”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内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开展了关于民法典的宣讲、走访与普及,此次宣讲与走访的对象涉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此行旨在宣扬民法精神,…
巢院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全面发展学科优势,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为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希望,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助力乡村振兴,关注留守儿童,发挥学科优势,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赴庐江县盛桥镇泡泡趣味英语公益课堂(POPEnglish)党团员社会实践服务团…
藉以责任担当,写下青春诗行
盛夏蝉鸣,骄阳正好,我与三下乡的故事在湾里完全小学展篇。故事的开头,大家乘坐大巴越过城市的喧嚣,来到了湾里村,准备一同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老实说,和湾里完全小学的孩子们见…
提升环保意识,共建美好社区
为了营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聚力正当时,星火传承担大任”社会实践服务队林彦宇同学于7月8日在林洼行政村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向居民传递环保…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弘扬党的光荣历史,凝聚蓬勃发展伟力,7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走进淄博经开区沣水镇东高村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
一渠绕青山,精神永相传
一渠绕青山,精神永相传作为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员,为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和团的十九大精神。我积极报名参加并且很荣幸的成为了“青春献礼二十大,红…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安全用火,防患于未“燃“
火,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但火灾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巨大伤害。安全用火,提高防火的意识和技能,制止由火到火灾的演变。为了让青少年了解防火知识,知道如何防范火灾以及掌握自救逃生的方法和技能,2023年7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