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万物生长,生机盎然。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社会实践队前往青州市岔河村进行社会实践。短暂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领略了岔河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对成长经验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们的实践活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切身进入农田劳作,宣讲环保知识,以及参观新型农业模式等。于农田劳作中,我们感悟到了村民的坚韧与毅力;于宣讲绿色农业知识中,我们看到了乡村中孩童对农业的了解;于参观新型农业模式中,我们明白了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加速度”。
切身劳作,体悟农民生活。身处广袤的田野之中,耳边萦绕的是风的轻唱,眼前展现的是生命的繁茂。黄土地上的农民,肩挑生活,手牵未来,以那份深深的耕读精神对抗生活的艰难。我看到他们面对炎热阳光的坚韧,深夜的辛勤耕作,那份坚持与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无数个白天和黑夜,他们在大地上洒下的辛勤汗水,滋养了麦子,润育了硕果,而他们脸上洋溢的满足与喜悦,又如何不让人为之动容?生活的不易,生命的尊重,是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这种感触如春风,润物无声。随后,在村民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的将未经处理的玉米秸秆搬运、整理至固定地点。切身劳作,让我更加了解普通人劳动的艰辛,还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农业发展的热爱,最重要的是,让我深深感悟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谐共生的真谛。
图为实践队员帮助农民整理玉米秸秆。通讯员 张晓琳供图
走入课堂,探索劳动精神。走入乡村小课堂,一如走进的人间的诗篇,我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到他们无忧的欢笑,仿佛看见了生活的希望和未来。宣讲之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于农业发展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孩子则表示,在闲暇之余,他们会进入农田帮助父母干农活,会在田地里大汗淋漓的奔走,即使浑身上下都是灰尘,手掌粗糙,他们也仍然坚定地干着田间的劳作。这不禁让我感叹:“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勤劳不息、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源远流长,深深的刻在了这些小孩子们的心中,而这种纯真、质朴的精神也会指引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孩子们的生活品质如烙印般深深镌刻在我心,我愿其将转化为我未来生活的动力和行动的准则,将这份热忱传递下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为学生普及农业知识。通讯员 张晓琳 供图
参观基地,感悟农业发展。从宣讲课堂返回途中,农民带领我们参观了水果玉米种植新模式。在参观过程中,农民展示了“品字形”玉米种植的抽穗技术、模式集成应用,以及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智慧农业应用进行远程观测。到这时,我才感受到当代科技的腾飞,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随着与农民交流的深入,我明白了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加速融入农业生产各领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重大机遇。近年来,当地农民致力于探索玉米种植与保鲜技术,让鲜玉米走进千家万户,依靠数智赋能智慧农业,实现了水果玉米在高产的同时保证好品质。而农民对于科技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收入,更是对于发展好农业这份社会责任的理解和热爱。
实践的日子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收获却是不尽的,一场下乡“旅行”,让我们受益匪浅,课本外的知识是独特魅力的,我们传递着志愿者的精神,却又从中获得毕生难忘的回忆和所得。愿我们携手共筑美好的未来,以爱为桥,让志愿者精神照亮每一个角落!
(通讯员 张晓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4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