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丘壑般紧布皱纹的脸庞、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双手,似乎是大多数人提起农民便会联想到的容貌。这些一辈子围着自己的土地勤恳种田未曾沾染城市混凝土气味的人,养活了踩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从神农氏发明了最早用于农耕的“耒耜”,并培育种植“五谷”开始,中国农业便有据可查。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换来了今天餐桌上的四菜一汤。而这次的活动,让我对于农业的传统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不仅再次为科研人员的智慧竖起拇指,这也是本次三下乡活动的核心:智慧农业。
6月19日到6月21日,我跟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深入走进智慧农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参加了2023中国(南京)数字乡村博览会暨第七届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也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前沿的农业科技,学到了新兴的农业管理技术,更是打开了我对信息专业未来前景的思考之路。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无人灌溉机器。
听到工作人员讲到:一台无人机灌溉十亩田仅需45分钟。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想到在家乡的农村,每年村里的农民都会因为浇水发愁,整个灌溉周期需要2-3天。而在这里只需要几个45分钟,这是科技的力量,它解决了农业的痛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的产效,假使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我想袁隆平爷爷心中的稻下乘凉梦也会照进现实了吧。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最新的智慧农业模型
不仅是科技,这些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更是在思考如何全方位多角度的优化农业经营模式,如何提高效率,提高产量,提高农业水平。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新型的智慧农业园区模型核心内容,通过前沿的科技产物布置,实现从种苗到产出,全环节的自动化,简单化和智能化,令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我也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这种模型会应用到每一个农户的田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会议到场专家合影
除去这些科技,我们有幸参与了博览会的论坛会议,听着专家的讲述,我明白农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核心一定是智慧农业,但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的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这片广袤的舞台,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大有所为。而这些的关键在于事在人为,作为信息专业的一名学子,本次实践活动给予我的启发不仅是科技的震撼,更是专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的前进方向,更是给了我一把信息人如何有所作为的钥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