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持续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听见中国 奋进新征程”实践队于7月24日上午采访了60年代在厦大化院就读的杨位英女士。
尽职尽责,无愧于心
访谈背景
(杨位英女士在给我们展示当年的照片)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62级本科生
·株洲430厂工程师,工作年份长达十五年
·人才计划引进后,在福州学校教书十七年
刻苦求学,博采众长
“这一辈子,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努力了,在工作的时候仔细负责了,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1945年出生的杨位英女士今年已经79岁了,成绩优秀的她高考考入了厦门大学化学系。“当时我刚入学,就碰到了我们学院的院长,院长一下子就认出了我,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当时高考分数的第一名。”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是巨大的动力,在校期间老学姐的成绩也十分优异。当时的厦大校长王亚男先生从他的奖金中给全校的学生交学费,免除学杂费,“在我们那个年代,这已经算是困难中间的不困难了。”老学姐这样说道。回忆起当年的王亚男、蔡启瑞教授,“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努力奋斗的精神,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上,你都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去吧自己的事情做好,起码在岗位上做到不留遗憾。”
在当时,厦门大学化学系的学制是五年制,大一入学以来,化院的学生要修读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科目。在毕业之后,根据国家的安排进入不同地区的工厂实习工作。“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工作需要我们学什么,我们就去学习。”
能文能武,不畏艰辛
当问起杨女士读书时的大学生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时,她称那时候的厦大学生是“带枪的大学生”。由于当时的时局,厦大的学生刚进校园都要进行两周到半个月的军事训练。作为基干民兵,必须会打枪和投掷手榴弹,并且每隔一到两个月还要站岗。
此外,当时的厦大学子还要去下乡劳动。为了更好的适应田间耕作的生活,在下乡前的几个月,同学们就会赤脚上学,踩着粗糙的石板路来到教室,走到脚下起茧了,才能去下乡。“拿起课本能念书,扛起枪支能打仗,举起锄头能种田”,这就是对那个年代的厦门大学学生最形象的描写。
(当年化学系合影)
忠于职守,认真负责
在毕业之后,老学姐被分配到了湖南株洲的430厂工作。作为一名铁路局的工程师,她对待工作可谓是一丝不苟。“那个时候我在厂里不管做什么,都想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我的工作理念就是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正是这样踏实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专业能力,当时的430厂的厂长、书记、总工程师都放心的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她来培养。
“我最骄傲的事就是,在我的工作生涯中,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工作失误,也从来没有造成过人员损伤。”说到这时,老学姐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尽职尽责,无愧于心”。这是杨女士履行一生的原则,也是她作为一名党员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表现。作为化院的一名老学姐,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9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