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运河文化,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精神内核、时代价值,7月6日至8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外宣翻译实践团队来到淮北市博物馆以及柳孜运河遗址,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以实地走访、专家访问以及现场调研的形式开展。团队成员立足于淮北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对馆内相关标识语、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文物介绍的英文翻译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学习馆内文物指示牌的英译,团队成员对隋唐大运河文化著作《推开隋唐大运河的一扇窗》部分章节的翻译实践进行完善,助力淮北大运河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开展。
淮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件,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展陈专题有隋唐五代陶瓷、运河疑云、淮北汉画像石及淮北历史名人、宋代瓷器、古相遗珍、证券文物、淮海战役、书画等。其中,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出土文物,占到了该馆馆藏文物的70%以上。此外,柳孜运河遗址,曾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鉴于此次翻译实践文本包含大量博物馆的信息,实践小组成员一行重点拍摄了馆内公示语以及展品说明的双语文本,还收录导游讲解说词,记录馆内标识语言和外文翻译,并对参观游客及馆内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首先,小组成员向工作人员了解博物馆的建立及发展历程。淮北市博物馆于1976年建馆,原址位于淮北相山风景区相山庙。2004年在政务新区建立了现在的新博物馆。新馆建立的目的是保护1999年柳孜运河遗址的新考古发现出土的一系列重要文物:陶瓷器、运河沉船、桥梁桥墩等。为了配合大运河申遗,淮北市博物馆也挂牌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据工作人员介绍,淮北市博物馆是地方历史博物馆,主要藏品体现淮北当地古代历史。
随后,小组成员询问工作人员博物馆的客流量。据介绍,淮北市博物馆的主要参观人群为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大概人流量为每日一千人。博物馆也不乏外国友人来参观,如四月下旬就有泰国游客前来参观博物馆。据工作人员讲述,当时馆内派出讲解员进行相关中文讲解,旁边恰好有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在馆内参观。该名学生主动承担起翻译工作,将解说词的大意传递给这两位游客,让他们了解了淮北运河的历史文化。他说:“馆内有相关标识语的英文介绍,主要都是文物的铭牌,介绍了文物的年代、质地和出土地等。除非是专业的学术研究人员,一般人足以通过铭牌上的英文了解该文物。”
此外,小组还随机采访了前来游玩参观的游客,询问他们来此参观的原因和目的。一位初中生说道:“我经常来,由于最近柳孜运河遗址正在进行翻修,游客不得进入,且文物陆续被送到淮北博物馆,我来得就更勤了。我对淮北柳孜运河遗址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很感兴趣,同时也想看看出土的文物。”另外一位中年男子是个瓷器迷,他一边拿着专业的仪器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柜内的瓷器,一边告诉小组成员:“我很喜欢瓷器,从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了很多文物,不乏一些罕见的瓷器,所以我隔三差五就想来近距离好好观察一下。”还有一位大学生说道:“读史可以明智,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闪光的宝藏,需要我们发掘。关注当地特色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特色民俗,展现其精神风貌。这也与文化强国战略吻合。”听了他们的讲述,小组成员愈发感受到博物馆以及运河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小组成员了解到,为宣传和继承隋唐运河文化,博物馆跟一些单位合作生产了一些小文创——书签和纪念章,免费提供给游客。在馆内,除了人工讲解之外,还配备语音导览,以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行程结束后,小组成员仔细核查、整理了此次实践中拍摄的文史资料,并对所拍摄的文物铭牌如何更好地翻译、如何更好地宣传运河文化进行了讨论。在此次实践中,小组成员不仅获得了馆内现有的翻译资料,可对后续运河文化著作的翻译起到借鉴作用,而且加深了对淮北博物馆和运河文化的了解,体会到了运河文化的美,增强了对外宣传运河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64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