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深入镜园社区,开展为期三周的“三下乡”支教,以新时代大学生联动社区小朋友,通过陪伴教学助力“希望家园”的推进运行,激发祖国下一代花朵对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从加入志愿队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我们能在这个7月做什么呢?我们能为孩子们带来什么?即使是在即将面对孩子们的时候,我的内心依旧忐忑不安。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支教,没有一点过去的经验可鉴。空怀着一腔热情,却无法确保能应对一切即将到来的各种场景。对未知的期待夹杂着对困难的恐惧,如同一块巨石悬挂在我的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
今天是我们与社区小朋友第一次见面的日子,也是之后无数次教学的开篇之时。随着开班仪式的顺利进行,我们也一个接着一个上台介绍了自己。我是最后一个上台的,与孩子们的眼神一对上,双腿就不住地颤动。我实在是太过于在意教学成效,一直深陷于“老师”这一新称呼带来的压力怪圈中。可一看到孩子们懵懂好奇的目光和充满生机活力的身躯,心头的巨石顷刻间消失了,绷紧的神经也舒缓了下来,我向小朋友们清晰地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教授课程等等,让他们拥有对我的初步了解。
图为志愿服务队成员自我介绍。通讯员 林灏 摄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们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再度走上前,开始了第一次的教学。我也站在一个角落,拿着手机抓捕一些有意义的场景。虽然在年龄上我们志愿者有绝对的优势,有着作为前辈和过来人的底气,但在这次支教过程中,我们都在经历一次全新的体验。在双向的陪伴中,我相信我们会打破师生坚冰,维系情感纽带,用陪伴铸就温情。在志愿者老师轻快且生动的语言中,孩子们渐渐沉醉在课堂氛围中。原本志愿者和孩子们之间生疏的关系被逐渐拉近,孩子们也渐渐卸下了“冷漠”的面孔,换上了纯真的笑容。而当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时,孩子们大多歪着脑袋,止不住地挠头,唯有几个突然眼中冒过一丝灵光和喜悦,接着便举起自己的手臂。看着一个个手臂歪七扭八但毅样坚定,无论是我还是台上的志愿者都不约而同地露出来一抹微笑。所谓生疏与代沟,都是在一个个隔离着的误会下不断扩大的,而陪伴,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将双方再度拉到了一起。我相信,掌握了陪伴密码,我们会与小朋友共同营造美好的情感羁绊。
而我也在今天开展了我的第一节课——语文拓展课。语文作为传统的必读课程之一,向来以枯燥乏味为主。通过课间与小朋友的交流,我了解到大家都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这也为我增加了难度。而那一张张面带愁容的脸更是印证了我的猜想。孩子们遍布各个年级,又刚考完试进入暑假,再想让他们集中精力去学习语文知识,难于上青天。因此,我尝试运用对话提问的形式与孩子们沟通,在思路的交流碰撞中去体会理解他们的想法,吸取教训,使下一次的教学做得更好。
图为志愿服务队成员教授课程。通讯员 杨舒雯 摄
在一天的教学结束后,家长们陆陆续续地到来,将孩子们接回去。看着他们远行的背影渐行渐远,孩子们快活地围着家长转,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今天的体验,我的内心不由得浮动一抹欣慰。或许我们无法如家长和学校的老师一样长久地陪伴在他们身边,但既然相遇在这个暑期,我们定会不负所望,用陪伴和理解呵护他们,构筑起彼此间的温情。(通讯员林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66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