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寻非遗传承,广传以闻四方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节选自《不嬉不行》纪录片)
汪满田村坐落在溪头镇的西北方,是革命老区,曾被授予“安徽省森林村庄”、“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之称号。8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得天独厚的村族文化、宗祠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而继承了600多年的民俗传统文化“汪满田鱼灯”,己名扬海外,并荣登黄山市非遗文化之席位。
古时候,汪满田村时有火灾发生,有风水师指点迷津:欲克火,必取水;水取尽,鱼必殃。故让村民用竹片和棉纸扎成鲤鱼形状的鱼灯,在元宵节时抬举鱼灯沿村中巷弄、石桥来回巡游,以获得神鱼护佑,并点燃火把、鸣响土铳驱赶邪气。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日,全村出动舞着五彩斑斓的鱼灯,举行浩大的祭祀之礼,祈求平安祥和。 “嬉鱼”由此传承至今。
正月十三至十六,晚上大约七时左右,各鱼会敲响锣鼓开始热场,预示嬉鱼灯即将登场。半小时后,各鱼会的鱼灯纷纷汇集与“汪氏宗祠”门口,行完祭拜礼后,由祠堂鱼会为首,各鱼会依次排序,举起大大小小鱼灯上百盏沿规定的路线穿梭于大街小巷。浩浩荡荡的鱼灯队伍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民乐业”字样型似菜刀的薄刀旗开路,紧随其后的是狮子灯、“鲤鱼化龙”灯和百余米的鱼灯长队,排在最后的是各式各样的小花灯。各鱼灯队前面都有一支锣鼓队擂鼓助威,鱼灯每经过祠堂必行祭拜礼。正月十三、十四两天,嬉鱼活动一般持续两个多小时,正月十五和十六是最热闹的,也是嬉鱼灯的高潮,会持续3个小时以上,各方鱼灯都要集中到柏枝园坦上,或快速盘旋,或左右摇摆,或上下跳跃,摆起各种舞姿,此间,烟花爆竹一浪高过一浪,场面十分壮观,称之为“鲤鱼滩花”,也称“鲤鱼打子”,寓意是保佑村族人丁兴旺。到正月十六晚,所有鱼灯都要游到村后的小山墩虎头宅,将鱼头朝着西山方向的“火镜”,摇头摆尾一番,面对“火镜”鞠躬,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年年有余”。此番仪式结束后,各路鱼灯返回分祠堂等候蜡烛燃尽,嬉鱼队伍方可离去。至此,整个元宵的嬉鱼活动才落下帷幕。
(图选自解修元导演作品)
汪满田嬉鱼灯600多年来被完好的传承下来,这与它独特的传承方式有关。大年初三一过,村民自发产生一名12-28岁负责人,当地称“鱼头”,以全面负责本会嬉鱼的各项事务。每年的嬉鱼活动,全村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行动能力的,都是争先恐后的加入到其中,并自觉捐钱捐物,出人出力,以获得祖先的赐佑。
没有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依托火出圈的嬉鱼灯,汪满田党总支在2021年把建于70年代的大会堂翻修一新,改建为宽敞明亮的鱼灯工坊,传承600多年的“鱼”成为了点亮振兴乡村“灯”,向产业化转型。2022年“汪满田鱼灯”已经顺利晋级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荣登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等殊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69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