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在需要
国外学者构建了一个短视频成瘾框架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际依赖和网站依赖对短视频应用成瘾有显著正向影响,个性化对网站依赖存在调节作用。其中,人际依赖和网站依赖又以内在需要为内核体现在休闲娱乐、情感表达、社交互动、个人安全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短视频时,更愿意观看搞笑释放压力的内容。通过刷短视频,大学生用户可以脱离现实的层面一定程度满足关系建立的需要,同时也缓解了要从现实的人际关系及互动中去解决发展阶段面临重要任务的压力。在紧张忙碌的一天生活后,短视频已成为了大学生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区别于传统视频编辑软件制作流程复杂、占用内存大、上传分享缓慢等问题,短视频产品平民化、便捷化的特性降低了使用门槛,任何用户都可不受身份、场景限制而自如使用。本身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短视频打造的网络空间中尽情地发挥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每天都关注和分享短视频的大学生占 57.3%,每隔两三天会分享一次的占19.5%,只有很少部分(7.1%)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主动去分享短视频。低使用门槛的短视频产品,为大学生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平台。
在人际交往中收获情感认同是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心理需求。短视频时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模式,为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打开了新窗口。突破了时空限制的短视频,积极推动用户的跨界互动及隔空交往,让“场景社交”成为时下潮流。区别于传统社交软件的“熟人圈子”强联结,短视频的社交互动模式更加强调“陌生人世界”的弱联结,只要对短视频内容有共同的兴趣燃点,便可以随时随地加入话题、参与评论,这种“去中心化”、“去空间化”、“去时间化”的移动社交场景极大丰富了现有交往模式。大学生可以在多个平台间随意切换,以多角色参与网络人际互动,满足自由、自主的交往需求。
由于家庭环境影响,有些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低,或是家庭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都会使得大学生自身安全感不足。个别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在缺乏了父母的陪伴和社会关爱情境下,可能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借助短视频寻求帮助,从而形成过度依赖。
2.自我效能
情景和个体特征造成用户消极使用的行为差异,高自我效能促进使用意愿,低自我效能降低行为动机。自我效能包括绩效调节和绩效预期,反映了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自身能否完成行为的主观判断。在大学生感受到自己离期望相差甚远却又未能及时调整期望时,自我效能便随之降低,及大学生可能会过度借助短视频工具来进行调节。过度高估短视频对自我效能满足的作用,也会形成短视频沉迷并进一步偏离行为预期值,形成短视频沉迷的不良循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0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