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近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数智财经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追寻先烈足迹、聆听老兵故事,感受有血、有肉、有温度的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书写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7月6日,社会实践团一行来到四面山文家寨的石碑下,看李德生将军写下的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文家寨”,听李德生将军三打文家寨剿灭土匪武装的英勇故事。在徒步登山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感受着历史留下的味道,险峻的栈道、场景雕塑、寨门、石墙上留存的弹印、枪眼上,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让成员们深切感叹现在幸福和平安的生活来之不易。
7月7日,实践团队成员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老红军毕丙辉家中,老人用浓浓的当地口音向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他当兵入伍的经历和那些印刻在他脑海中的战友们的英雄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凉山还处于奴隶制社会,1956年,凉山进行民主改革。民主改革是一场从根本上废除残酷落后的奴隶制度,废除奴隶主阶级的一切特权,解放奴隶和给无地少地的奴隶分配土地,砸断套在奴隶身上的锁链的彻底的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运动。
在实行民主改革后,部分奴隶主策动武装叛乱,围攻民改工作团队,杀害基层干部、军烈家属、政府工作人员,抢劫财物,破坏交通,企图长期抗拒民主改革。1956年3月,为了贡献自己的力量,毕丙辉等一批青年人毅然决定参军,前往四川凉山参与战役,在红崖子、红毛梁子等地交锋长达三年。“我记得在下大雪的凉山,我们因为补给不足,两三天没有进食,但是环境再艰苦、作战条件再恶劣,战士们都没有退缩,依旧顽强地坚守阵地。一声冲锋号,生死全忘掉。”后来,凉山大规模的叛乱平息和民主改革基本完成,结束了凉山彝区落后的奴隶制度,跨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战役结束后,毕丙辉被分配到军分区的弹药库担任保管员,后退伍返乡被分配到公社工作,他没有停止奋斗、没有卸下责任,而是继续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道:“当兵,是我一辈子的自豪与骄傲。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不能辜负、不能忘本。你们年轻一代,要努力学习,自立自强,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聆听了老红军的革命故事,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一声冲锋号,生死全忘掉,这句话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与党同心同行,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听完实践团成员们的感悟,老人的儿子喻全辉也和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基层故事。“我们四面山有很多红色文化,加上父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所以我选择扎根家乡,服务家乡。以前生活困难,交通不便,出行很难,真的是吃不饱也穿不暖;后来通了公路,条件好了,但又因为不注重生态保护,乱砍乱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严重。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发展旅游,重视生态发展,不仅环境变好了,村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还可以开农家乐增加收入。为了让年轻人留下来,现在村里根据四面山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等情况发展产业,成立了合作社。作为生产队队长,不管有多少困难,我都有这个责任,带领生产队的人吃饱饭,时刻秉持为村庄建设贡献力量的初心,为群众做实事、谋福利,为村子谋发展。”
历史照亮未来,留住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通过寻访老红军,聆听红色故事,感悟这片土地上的红色精神,切实提高青年学子的思想站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让青年学子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姿态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成长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希望的新时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3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