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淑婉)中共郎溪县特别支部旧址位于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沙桥村民组14号。村口处,一块写有“红色村庄 沙桥中心村”的巨大铭石尤为吸睛。村口广场的一块块彩色墙绘上,图文并茂地讲述着那段火热斗争的岁月。通向村庄最南端沙桥支部旧址的主干道的沿途,红色文化宣传栏、景观小品等让人目不暇接。如今,沙桥支部旧址作为郎溪县红色教育及研学游的重要基地,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
走进红色郎溪,触摸红色脉搏,重温峥嵘岁月,在珍贵的历史图片、红色文物、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中,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份宝贵而又可敬的红色精神,永远被后人铭记于心。
而我们的实践小组也来到此地重温历史,踏寻初心之路。为了感受先进乡村的魅力,寻找先进乡村的特点,发扬先进乡村的成功之路。我们选择了支教去近距离接触这个城镇。对于我来说,支教的目的也在于同时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次环境相对不错的环境里,经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西部土地的贫瘠,教育资源的稀缺,孩子们学习环境的恶劣等等;也经常能看到各种支教的人的付出与努力,包括每年感动中国栏目中那些在偏远地区坚持教育事业的人的感人故事,我时常觉得,帮助他们是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责任。
我们实践小组的成员于2023年7月7日抵达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会和,相互认识熟悉,为之后紧张的支教工作进行准备。初到实践地点,没有想象中的破旧,没有想象中的灰暗,反而干净整洁,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我们相聚在这里,我眼中的每一个队员洋溢着善意的笑容,我眼中每一寸土地充满着别样的生机。这里是一切开始的地方,我们启程。
我们支教的地方背靠着田地,远处是绵延的山,偶尔还能看到山上孤零零的树影,学校里面整洁,宽敞,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一切显得淳朴自然,我们将在这里度过20天的支教时光,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想法。
在来支教之前,我们了解到,孩子们是自愿报名上课的,心里总是十分忐忑,想着孩子们万一不愿意学习,我来上课,岂不是很尴尬,但是当我真的见到他们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错了,那是一张张渴望的脸庞,那是一面面灿烂的笑容,那是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在后来的日子里也十分的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同于城里孩子的淳朴与自然,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想大概如此。
在教学上,我主要负责的是五年级的教学任务,主授语文、英语等。为此我准备相当多的资料,根据五年级的年龄及接受水平准备了不同的内容。五年级的学生需要秉着寓教于乐的精神,多讲故事,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丰富他们的知识的同时又教授他们很多的道理。整个过程让我觉得十分的幸福。
第一次登上讲台,内心除了激动和喜悦之外还略有紧张,面对着一个个可爱的脸庞以及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们深感为人师表、责任重大,尤其在儿童时期,在学生成长的最初阶段。我们更要为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刚来到学校,没有教学方法也没有教学经验的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课余之际,我们不断地向指导老师学习,向其他老师请教,并随时进入班级听课,逐渐掌握了一些课堂管理知识和课程导入技巧。渐渐地,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很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教学也颇见成效,听到他们用儿童天真的嗓音,传递着我们讲过的知识,我们的心里也得到了一丝的安慰。
最难忘的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当孩子们把曾经教过的古诗完整的背给我听,课间时与我分享他们平时舍不得吃的糖果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我的心里满是不舍与留恋。虽然这几天的支教时间,并不能给他们带去多少知识,但是我知道,我们共同建立了友谊收获了感情。我们的指教给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广泛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在实践时对黄墅村中共郎溪县特别支部旧址党员事迹进行学习。通讯员 潘妍 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支教过程中。通讯员 盛朋 摄 图为实践队员与支教班级同学们的合影。通讯员 潘妍 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5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