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溯回故乡往事 领略代代心声——采访莫景春先生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 作者:山水迢迢,壮情有

溯回故乡往事 领略代代心声——采访莫景春先生

作家介绍:

莫景春,毛南族,1969年9月出生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国作协会员,现任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民族文学》《美文》《四川文学》《山东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散文数十万字,有多篇被《散文选刊》等刊物转载或入选《2015中国年度散文》《建国六十周年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选》等各种选本。著有散文集《歌落满坡》《被风吹过的村庄》。曾获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奖项。

【图片1 莫景春先生】

处于新时代的浪潮中,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山水迢迢,壮情有寄”文化艺术实践团聚焦壮民族文化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价值,着力于探寻中华民族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2023年8月10日,团队有幸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莫景春先生进行访谈。溯回故乡往事 领略代代心声——采访莫景春先生

【图片2 《被风吹过的村庄》】

【图片3 莫景春《被风吹过的村庄》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访谈过程中,黄禹熹同学同莫景春先生就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费城的作品《往事书》进行深入交流。在费城的诗歌里,无家可归成为一种状态,他总是倾情于所有卑微的事物,呈现出他“疼痛痴迷”的灵魂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图片4作家费城】

谈到《往事书》,莫景春先生首先总结其语言特点:悠长缠绵和简洁有力,并进行评述。他又谈到费城整体诗歌风格的变化与其愈加丰富的人生体验密切相关。正是日益累积的人生体验,使得他的创作褪去年少时“轻飘飘的抒情”,走向成熟。对于费城拥有是壮族作家的身份、却鲜少表现壮族文化元素的现象,莫景春先生认为将之定性为“去民族化”有些言重,因为“一个人写作的身份定位在于他所生活的环境、经历,而不是先天的民族身份标签。”费城虽是壮族诗人,但生活经历与壮族文化交集较少,所以对壮族人的身份并不存在清晰认同,作品中也就并无明显的民族意识。

【图片5费城《往事书》】

从《往事书》抒写往事的内容看,这是否是“重塑故乡”以及这种“重塑”中的复杂情绪引起了团队成员的思考。面对通过美化家乡而表达的既抗拒又依恋现实故乡的情绪,莫景春先生认为“写作往往是对情感的挖掘,情感是在岁月的流逝里慢慢积淀而成的”,《往事书》的书写也应有这方面的因素。同时,他将团队成员提出的“现代化焦虑”问题归因为个人生活环境巨变后所产生的落差以及延宕的眷恋。

将费城放到更大的作家群体中,莫景春先生对费城一代人创作的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从蓝阳春一代到费城一代,时代环境由政治运动转到经济建设,写作角度也从“大我”的呈现转向“小我”的探讨。但同样也不可以忽略个人的创作气质和倾向,“每个时代都有大我和小我创作,只不过是哪一种更加突出些。”

通过此次与莫景春先生的深入交谈,实践团成员对费城《往事书》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和理解。这将激励着实践团成员们继续阅读并研究更多的壮族作家作品,从中发掘壮族文化特色符号的同时,探索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积极研讨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为新时代提供新的书写资源,为开掘中华民族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不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赴淮南市社区健康知识宣讲实践小分队
赴淮南市社区健康知识宣讲实践小分队近日,一群热心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一项赴社区健康知识宣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领居民们过上更加健康的生活。这一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为社区的…
山东大学法学院“深入田间劳动,体味劳动精神”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回顾|“深入田间劳动,体味劳动精神”志愿服务活动董飞扬孙家宜活动时间:2023年7月31-2023年8月5日活动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活动数据统计:累计劳动十小时活动回顾:“社会实践,志愿帮扶”,从来都是我们中…
走泰州之路,观海陵之景
六月下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河清海晏,逢盛世,正青年”实践团队在学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探访了泰州的风景名胜,从中感受泰州的人文魅力。泰州是一座有文化有古韵有温度的城市,因其是承南启北的水陆…
走进乡村基层,助力乡村事业
7月17日上午,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史铸魂弘文育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在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镇管家咀村开展专题实践学习活动,探寻乡村振兴与文化赋能的双向助力之路。实践团成员在管家咀村村委会…
走好文明实践“三部曲”,在祖国大地上谱写青春华章——红色遵忆实践队赴遵义开展实践活动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为进一步将自身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觅真知、奉献中长才干,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十余名青年师生组成红色遵忆实践队,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
湖北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小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乡村小学支教的志愿者,我觉得这是一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支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乡村教育的困境,也让我感受到自己能为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首先,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
齐心协力办大事队成功开展挂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一场由大学生组织的暑假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无锡市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的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活动自启动以来,…
艺扬石柱,情启共创
为了美化社区环境,通过艺术表达向社区居民传递知识和启发,凝聚社区的共同参与与合作力量,7月8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普法强基,培文育艺”理论普及宣讲团于石柱休闲广场进行墙绘活动。在此…
安徽学子三下乡:寻访先进城镇,擎画振兴蓝图..
在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出至今,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已如火如荼的展开,许多城镇都在逐步向上发展。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光小分队实践队于七月七日至二十七日寻访了其中的一个——安徽省宣城市…
西建大资源学院学子三下乡:水色天光蕴神奇,科技乾坤焕新生
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深对盐湖资源的认知,创新创效,发展循环生态经济体系。2023年7月22日—8月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致“天空之镜”领略五湖风采,携绿色生态铸就“华夏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