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实践团在涞源县进行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并对事关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战略部署。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以创新技术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的号召,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提质增效,7月6日至9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文峰和王燕晓教授带领8名硕士研究生奔赴涞源县,进行“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助力红色基因传承提质增效”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实践团先后到驿马岭阻击战旧址、东团堡烈士陵园、涞源抗战纪念馆、黄土岭战役纪念活动室、白求恩战地手术室展馆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当地居民展开了访谈。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初步掌握了当地红色资源数字化的基本状况,明确了当地城乡居民对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意见,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涞源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提质增效进行了思考。
调研发现,推进涞源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当地红色基因继承传承提质增效的内在需求。第一,数字化手段是对红色资源科学保护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是让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的有效路径。以实践地之一的井子会村八路军临时指挥部为例,昔日墙上反映抗战内容的红色标语,由于时代久远,风雨侵蚀等原因,现已模糊难辨,旧址本身也亟待修缮,若能对其进行数字化工作,采取三维扫描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三维模型或者图片资料,并对数字化生成的文物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就能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这一红色资源的多样化存储。数字化方式为今后修缮提供参考,可以建立红色文物数据库,实现对红色文物的数字化保存、远程浏览、虚拟展览,同时还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推广。
第二,数字化时代对红色资源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不少地方已将数字化手段应用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展示中。比如,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推出虚拟展馆,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云观展”,而且在有声解说的配合下,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数字化为观众提供了走近、了解、感受红色文化的丰富手段,让观众可以获得集视觉、听觉、触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感官体验。此外,部分红色资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实地到访人数有限,对其数字化能有效扩大受众范围。以实践地之一的东团堡烈士陵园为例,该地位于离县城40公里外的东团堡村,目前仅有一条单车道山路可通达,由于路途远、加上交通不便,导致到访人员稀少。对其进行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克服当前存在的现实困难,提高人们了解红色故事的便捷性,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生动鲜活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需提高系统支持。经过调研发现,当前,红色资源数字化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仍存在发展空间。比如,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景区、博物馆等一些标志性场所,而在一些基层单位、红色文化遗址等地方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以实践地之一的阁院寺为例,寺中存放有“三甲村警备队赞勋歌” “东团堡井出部队长恨歌”等三块日碑。碑文用“势成破竹恶犹虎,我含笑中视如鼠。”“盘龙怒沟如恶鬼,我含笑中反攻然”“万势休唯一自决,烧尽武器化灰烟。烧书烧粮烧自己,遥向东天拜宫城” “一死遗憾不能消灭八路军、呜呼团堡士壮烈肃然千古传”等描述了八路军的勇猛,对自身遭遇死亡、挫折与失败的哀叹,突显了敌后游击战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所展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念。然而,阁院寺常年处于维修状态,不能供游客便捷参观和游览,加强阁院寺数字化建设将能扩大红色资源影响范围,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增强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意识。传统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窄、投入大、后期维护工作量大等局限日益突出,数字化建设能有效弥补这些不足。数字化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游戏、H5页面等,这些内容形式传播性强,互动性更好,是当下最热门的内容形式,更容易被各年龄段的人群所接受和喜爱;通过数字化手段无人机数据采集、今昔地形地图比对、遗址 3D 建模、数字化路线复原等,不仅让文物数据库以创新方式科学地再现和佐证历史原貌,特别适合遗址这样体量的“大文物”呈现和保护,也能避免了相关文物量少、遗址偏远交通不便、现场图例说明不详等传统展陈的固有劣势,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有利于实现它的政治功能和教育功效最大化,同时解决了部分红色资源修复维护困难和资金投入大的问题。
二是提高红色资源数字化的政策支持。在红色资源数字化储存方面,政府可组织多专业多学科团队,包括文物学、历史学、计算机信息科学、传播学的专家学者,对辖区红色资源进行拉网式摸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到革命遗址所在地和博物馆调查,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亲历者等方式,全面掌握红色文化资源的情况,并进行数字化资料采集。数字化采集和输入包括对与主题相关的实物、资料、物品等进行拍摄、扫描 ;对访谈、口述、歌曲等拍摄和录音等;对革命遗址、遗迹现场进行数字摄影、全息拍摄等。数字化采集的资料可按照主题内容、时间顺序或使用途径进行详实的记录、分类、组织和存储,建立基础数据库。在红色资源数字化宣传方面,政府可结合官媒力量,搭建红色资源数字化平台,发挥政府号召力,吸引自媒体宣传,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广泛传播。
三是丰富红色资源数字化的技术运用。比如在数字化修复及再现方面,对革命遗址进行三维数字模型建构,在前期精细化测绘的基础上, 采用Sketch Up和3D MAX三维软件,建立基于遗址三维数字化档案,为后期虚拟现实展示提供立体的视觉效果。对红色文物进行精准建模、虚拟修复,尽可能将其真实地展示出来。在数字化展示及传播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文物的静态陈列形式,用声、光、电来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利用多媒体影视技术、巨幕投影技术、多点触控技术来丰富展示形式,加强浏览和展示互动。比如,在重要战役纪念馆中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战役战场,把影像技术、舞美技术以及音效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情景再现。可以把顶棚处理成夜色的天空,隐藏音响和投影设备,远处的战场景色利用绘画加虚拟现实投影,再结合“枪炮声”音效,进行战争场景的艺术化重现,空间展示随着参观者的移动而进行变化。
四是提高红色资源数字化利用率,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依靠数字化技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保护与传承红色资源的重要方式。可在全国各地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建设红色主题民宿、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等,从而孕育出新的文化业态,并通过互联网加强宣传。拍摄革命题材的红色动漫和影视作品以及音像制品,例如,首部全数字化红色经典动画电影《小兵张嘎》以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为题材,是中国第一部把二维传统技术和电脑三维技术结合而成的动画电影,唤起当代少年儿童的英雄梦,具有积极的文化传播意义。这样既可以结合青年人喜欢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同时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真正做到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实践团的成员们更加坚定信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从党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永葆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助力红色基因传承更好的发展。
小组成员:王莹 张利婷 叶小慧 赖佩妍 孙增帅 董鹏飞 穆海玉 郭金柳 叶竞洁 毛燕 杜欣奕 于雪
文| 杜欣奕 穆海玉 于雪 张利婷王莹
图| 赖佩妍 王莹
指导教师| 彭文峰 王燕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6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